大夫和郎中都是醫生 卻存在著這種差異(圖)


大夫是北方人對醫生的尊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古代,幫人看病的醫生有很多種叫法,其中大夫和郎中是大家最熟悉的,那麼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瞭解他們之前,我們先看下這個「醫生」的含義。在唐朝的《唐六典》中,有一句話叫「醫生四十人」,說的是學習醫學的人,唐朝置學習醫,所以就有了「醫生」的稱謂。

大夫是北方人對醫生的尊稱。其實大夫最開始的時候,是一種官職,比如大家經常聽到的,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等。到了清朝,從正一品到五品的文官,都可以稱大夫。後來為了區別於官名,就用發音的不同來區分。而郎中是南方人對醫生的稱呼。郎中本來也是官名,戰國時期出現過,秦漢時期也出現過,一般的意思就是帝王侍從官,職責是護衛和陪從,隨時等待差遣。

到了後來還有侍郎,郎中,員外郎的官職。「侍郎」,一般都屬於各部長官的副職。「員外郎」,則通稱「副郎」,一般都是比「郎中」次一級的官吏。如唐代的杜甫曾任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人稱杜甫為杜工部)、柳宗元曾任禮部員外郎、杜牧曾任司勛員外郎。到了宋朝,醫生才被稱作郎中,是由唐朝滅亡後,因五代十國時期的官銜泛濫引起的。

在古代的一些小說或者電視劇中,我們看到,一般設館治病的醫生,都稱謂大夫,而在中草藥駐店的醫生或者行走的「赤腳醫生」,習慣被稱為郎中,久而久之,對於醫院的醫生,多數都叫大夫,而不叫郎中。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