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家長帶孩子都來學:《弟子規》(二十九)(圖)


《弟子規》是古聖先賢教導人們的道德規範,是影響甚廣的道德啟蒙讀物。(圖片來源:正見網)

上回:歡迎家長帶孩子都來學:《弟子規》(二十八)

《弟子規》,是以教導兒童倫理道德及基本禮節為主,內容淺白易懂,押韻順口,對兒童正確行為的規範具體明確,有助於讓孩子養成良好品德。

【原文】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註釋】

(1)類:性情。(2)齊:相同。(3)眾:很多。(4)仁者:德行寬厚。(5)希:同「稀」,很少。

(6)果:真正的。(7)諱:把事情隱蔽而不敢宣布。(8)色:面容。(9)媚:諂媚,用甜言蜜語討好。

(10)親:接近。(11)仁:指德性寬厚高尚的人。(12)無限好:好處非常多。(13)德:品德。(14)日進:一天天進步。

(15)過:過錯。(16)日少:一天天減少。

(17)無限害:有許多壞處。(18)小人:品德惡劣的人。(19)進:向前。(20)壞:敗壞。

【白話解說】

同樣都是人類,但是性情都不相同,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人,真正德性寬厚高尚的人,是非常稀少的。

如果是真正德性寬厚高的人,大家都會敬畏他;因為他不會說奉承、諂媚的話去討好別人。

能夠接近德行寬厚的人,好處非常多,我們的品德也會一天天進步,過錯也會一天天減少。

如果不去接近那些德行寬厚的人,並且向他們學習,那就會有許多壞處。因為,沒有好的模範學習,那些品德惡劣的小人,便會趁機接近,無形中使我們受到影響,我們將逐漸敗壞;到最後,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失敗。

【參考故事】

【1】齊景公採納諫言施行仁政

春秋時代,有一年連下三天大雪而不停。齊景公披著狐毛皮衣,坐在廳堂台上。大臣晏嬰進來拜見,站了一段時間。景公說:「真奇怪!下大雪的日子,天氣卻不冷。」晏嬰回答:「天氣不冷嗎?我聽說古代賢君吃飽會知道人民的飢餓,穿暖了會知道人民的寒冷,安樂時會知道人民的勞苦。現在君王不知道啊!」景公說:「說的好!我聽從你的建議。」下令分發皮衣和穀物給飢寒交迫的人民。(出自《晏子春秋》)

【2】文種救君兔死狗烹

文種和范蠡,春秋時代楚國人,後為越國良臣。越王不聽范蠡勸阻,攻打吳國戰敗時,文種冒險前往請求吳王,赦免越王句踐之罪,吳王夫差因而退兵。之後,文種和范蠡輔佐越王,勵精圖治,越國轉弱為強。滅了吳國後,范蠡功成身退,改名換姓,到齊國經商。范蠡從齊國寄信給文種說:「飛鳥打完時,上好的弓箭就被收藏起來;兔子打死了,獵狗就被煮來吃。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可共享樂。你為什麼還不走?」文種看了信,假托生病,不再上朝。但有人誣陷文種將叛亂,越王就賜劍給文種,讓他自殺了。(出自《史記》)

(待續)

目錄:歡迎家長帶孩子都來學:《弟子規》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