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卸下心防的領養小孩(圖)

 2019-01-02 14: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領養的小孩有種自我保護的機制,不想輕易付出感情,以免受到傷害。
領養的小孩有種自我保護的機制,不想輕易付出感情,以免受到傷害。(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進入收養程序,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資深媒體人黃光芹在其新書《貝比來了》就提到,想成為母親的渴望,她選擇用領養小孩的方式。因他和另一半,不想刻意隱瞞孩子身世,所以沒有一定要領養3歲以下孩子的顧慮;相反地,他們反倒願意給大一點的孩子機會。

我和老公這輩子,雖然一直想為人父母,卻始終未能如願。好不容易盼來我兒,一開始卻等不到他開口叫我們爸、媽。打從第一天開始,他與我們到兒童新樂園去玩,就叫我們叔叔、阿姨。我也不以為意:「這很合理啊!我們才剛開始相處,彼此還很陌生,他羞於啟齒,其實很自然。」等他來試住以後,我們期待他會改口;但半年過去,他依然叫我們叔叔、阿姨。

我幾次問他:「你過去連育幼院的保母媽媽,都叫媽媽了,為什麼不叫我媽媽?」他回答我說:「過去我在寄養家庭,我也叫他們爸爸、媽媽;在育幼院叫保母媽媽,也叫『媽媽』,他們都不是我真正的爸爸、媽媽。」

小孩總有害怕的時候,需要媽媽的保護。打比方說,他的天敵是蜘蛛和蟑螂,每當與牠們狹路相逢時,都會嚇得驚聲尖叫,甚至會直接跳到我身上。就算是這時候他緊急呼叫我,還是叫:「阿姨!阿姨!有蟑螂!」我有些悵然若失。

他在家裡叫,也就罷了;他常常在外面叫,有時候讓我們有些尷尬。回想當時,他似乎有疏離感。他第一次參加我們社區舉辦的聖誕晚會,內心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當看到人多的時候,常退到角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我理解他!當時他尚未入籍,與我們不同姓,怕被鄰居問起,他不知該如何回答。

我們第一次參加家長會,他似乎也有同樣的顧慮。他其實早看到我們進校園,卻假裝不認識,躲得遠遠的。直到我們要同學通知他:「你爸爸、媽媽來了!」他只看我們一眼,就跑得不知去向。每個禮拜固定跟我們打球的球友,兩年之後跟我們提起:「這兩年,他變化好大;否則他剛來的時候,有些疏離感,總是躲得遠遠的。」

他心底其實很想早一點正式成為我們家的孩子,不必多作解釋。但是時候不到,要強迫他叫爸、媽,的確有些尷尬。我其實也很怕他在同學、老師面前,大聲喊我們叔叔、阿姨。我擔心,同學若是知道我們還不是他的爸、媽,而只是叔叔、阿姨的話,保護傘不在,會對他另眼相看。即使因此對他再三耳提面命,他還是不為所動。他的班導師也意識到同樣的情形,要叫他改口,他還是不願意改變。

我預判,他內心那個小小世界,似乎自有盤算,想等到正式成為我們家的孩子,才打算開口叫我們爸、媽。那是他自我保護的機制,他不想輕易付出感情,以免受到傷害。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嘴巴雖然硬,與我們相處卻進展神速,比親人還親。我有把握,他終有一天會叫我們爸、媽;而且他一旦開口叫人,一定會先叫我媽。因為我老公平常兇得不得了,不像我每天跟他黏在一起。就算他永遠叫我們叔叔、阿姨,我也不會介意。

果然,有一次他洗完澡,像往常一樣撲向我懷裡,讓我用浴巾將他裹住,同時將頭枕在我的肩膀上,嘴裡突然發出「姆媽!姆媽!」的聲音。雖然不十分清楚,卻令我心頭為之一顫。我很篤定,在不久的將來,他一定會開口叫我一聲媽。

結果卻大出意料!當他果真在不久之後,用堆積木的方式,婉轉表示時,起初先堆出個「楊」、隨後那個「爸」字,隨即應運而生。我老公平常不太善於表達情感,但當時他內心如波濤起伏,久久不能自己。趕緊拿出手機,捕捉那一刻難得的畫面。我也十分感動。這證明了他已接納了我們。雖然他羞澀地用積木表達,但離他開口叫我們之日,已在不遠處。

果然,幾天後的一天深夜,他聽見打雷轟隆轟隆地,從夢中驚醒撲向我的懷裡。「媽媽,好可怕喲!」「不怕!不怕!只是打雷,媽媽在這裡!」接下來的夜晚,我帶著笑意入眠,夢裡不知身是媽,知道他終於來了,而我早就等在那裡!

本文節錄:【貝比來了】一書

責任編輯: 帝佐 来源:時報文化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