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人生觀:君子如玉似鐵(圖)
宋朝大文豪蘇東坡。(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玉是溫和的性格,包容的心態。金規鐵律,斬釘截鐵。鐵是不動的原則,不破的底線。真正的君子,如玉似鐵。他們心胸寬闊,接納百川,卻又心地堅定,始終不曾動搖自己的方向。蘇東坡的一生,儘管顛簸流離,卻始終對人寬宏大度;儘管歷經磨難,卻一直堅守内心的高貴。人生緣何少快樂,只因未懂蘇東坡。
一、君子如玉是氣度,更是包容
《管子・心術》裡說,心之在體,君之位也。心是人的君主,內心寬闊,格局宏達的人無論順境逆境,都能篤定安詳。他們的人生之路,也會越走越寬。
蘇軾被貶謫海南,當時海南還是未曾開化的地方,瘴氣遍佈。很多人一旦被貶海南,甚至都會選擇給自己備好棺木。但是蘇軾卻認為這是自己傳道海南的絕佳機會。
他草廬抄書,教書育人,讓海南出了歷史上第一個進士。把一場貶謫之旅,變成中國文化史上的奇蹟。一個偉大的心靈,在中華大地上飄蕩。他不是自怨自艾的幽魂,反而成為遍地開花的種子,他在哪裡,春天就在哪裡。
君子如玉,是絕不鋒芒畢露,針尖麥芒。他們隨遇而安,卻絕不聽天由命。他們默默接受,默默改變。古人稱讚玉石:含而不露。玉石溫潤,卻內蘊無窮。他們絕不剛烈,卻無比豐富。靜水流深,不顯山,不露水,卻能默默做很多事。再大的災難也不能摧毀他,當真又一份「清風明月拂山崗」的氣度。
公元1101年,蘇軾遇赦北歸。當年迫害他的章敦怕他報復,寫信求他放過自己。蘇軾只寫一句:但以往者,更說何益。半世流離都是拜此人所賜,他卻輕描淡寫,一句話揭過去了。他甚至關心章敦的病情,勸他好好養病。他放過敵人,也放過了自己。君子如玉,溫潤之中,是氣度,更是包容。
二、君子似鐵,堅守而執著
君子如玉,內斂而包容。君子似鐵,堅守而執著。蘇軾小時候,蘇母為他讀《范滂傳》,蘇軾就立下志向,要成為一個像范滂那樣的人。不畏強權,造福於民。
一甲子,轉瞬而逝,物是人非,他內心的志向,卻從未動搖。年輕氣盛的時候,他敢罵新法,對壘王安石,是因為新法擾民。中年不惑,他敢罵舊黨,和司馬光決裂,是因為舊法害民。
黃州、惠州、儋州。水利、救災、教書,他一樣沒有落下。身在雲端,就去為國家大政方針建言。跌落塵埃,就動手為百姓做些實事。這是一個怎樣的蘇軾。他待人那樣溫和,不爭不惱。下可陪田院乞兒,上可陪玉皇大帝。在街頭被醉漢撞到,也只有一句「自喜漸不為人識」。
但是,他剛直起來,卻把所有人都比下去了。為了心中這份燈火,這份明亮,他守了一生。哪怕一生被貶,一生流離。君子如鐵,有些理想,畢竟不許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