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維基百科/Jasonchao88/CC BY SA)
【看中國2018年11月6日訊】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依據Google Trend的搜尋熱度來說,自九月底以來呈現黃金交叉,超越網路人氣王柯文哲市長。柯P擁有台大冠冕加持與醫師專業形象,韓總享有江湖氣味與灑脫豪邁,兩者所能吸引的目標選民各有不同。「韓國瑜現象」始自網路空戰成功突破地方選情的困頓與限制,這股「韓流效應」,對於藍綠選情的挑戰與刺激,確實帶動新變化,尤其在六都選戰可能推動令人驚艷的新結果。
「韓總效應」與「柯P效應」在本質上各有相異,相同者僅來自於網路聲量對於實體選舉產生正面影響。韓國瑜擁有國民黨的政黨包袱與背景,柯P則是無黨籍,自稱要超越藍綠;韓國瑜比起柯文哲,前者造勢而起,後者趁勢而興;在網路聲量與民調領先時,韓國瑜相對柯P更能自我節制,不會得意忘形,柯P相對韓總來說,更有驕兵必敗的可能;在人格特質上,韓國瑜認為自己比較像「令狐沖」,柯P自認是「洪七公」,兩人放在同一部武俠小說時,韓國瑜若為令狐沖,柯P更像岳不群。在北農總經理的任用上,韓國瑜感謝柯P成全與知人善用,但是當時還是國民黨中央執政,張榮味在派系與北農董事支持上的積極影響,恐怕才是韓國瑜順利擔任北農總經理的必要因素。
「韓總效應」刺激高雄市選情變化,原本「西瓜躺著選」,不得不認真回防與努力選舉。對於選情冷淡的南臺灣來說,民進黨應該正面看待「韓總效應」,感謝韓國瑜在選情上的激勵與挑戰,帶動支持者積極關注選情,基本盤的回溫與熱情回流,可以促進民進黨建立整體選情的防火牆。將計就計,趁著韓流情勢,南臺灣選情可以加溫,臺北市選戰也可期待丁韓合體後的新變化。
丁姚等藍綠陣營應該關注臺北市中間選民的選舉需求,從各家民調結果顯示,至少還有五成中間選民的選票可以開發與吸引。這些中間選民到目前為止不選擇柯P,表示對於藍綠市長人選尚有期待。中間選民有家庭者,對於長照、托育的老與小等政策,特別有反應與期待;中間選民重視經濟取向者,特別關注都市未來與安身立命,臺灣最大黨不是「討厭民進黨」,而是「安居樂業黨」;年輕的中間選民需要政府提供就業銜接、壯游輔助與諮詢、公宅租賃等有關就業與在職進修等政策性協助。
同婚與廢死議題不適合市長選舉表態,最穩當的回應就是尊重公投結果(同婚議題)以及依法判決與執行死刑。有些紅線不能踩,對於吸引中間選民的認同來說,理性政策說明與互動式提示政策利益,可以提高中間選民的價值認同。
民進黨在臺北市歷屆市長選舉中,向來不是以選贏才投票為訴求。民進黨與姚文智陣營應該清楚表達價值選擇比勝敗更重要,可信賴的人選比勝敗更重要。臺北市的綠營支持者向來不會以選戰必勝才決定支持民進黨籍候選人,這是優良傳統,也是民主傳承。如果選戰只重視勝敗,就讓民調領先者參選就好,何必歷經政見辯論與選舉檢驗?四年前的綠柯合作是彼時美麗的結果,歷經四年檢驗後,足證綠柯之間是美麗的誤解,錯誤的結合。
柯文哲接受彭博專訪,他認為美國與中國對抗之間,臺灣只是「貨架上的商品」,要提升自己價值。這種交易式的買賣觀點,完全不符合美國與中國各自的國家利益。川普與習近平可就此買賣觀看穿柯P的膚淺與低下,柯P只適合低層次的合作,不足為可信賴的夥伴,也無能成為高層次議題對談與合作的潛在對象。中國大陸涉臺官員應該洞燭機先,趁早看破柯P假象,趁著韓流發威,可以嘗試「棄柯擁韓」的新政治模式。
民進黨在高雄市、臺南市的選情掌握,可以再次證明綠色執政的品牌價值與品牌形象。對於臺中人來說,做不好就換人,從來沒有特定政黨的僵固與執著。民進黨能夠在高雄市、臺南市長期執政,足見市民認同政黨品牌與執政成績。在韓流效應發威下,代理市長與市府團隊應該積極扮演快速回應部隊,充當民進黨後勤支援體系,這是互為一體的選戰,不能因為過渡交接而有鬆懈怠惰。如果代理市長與備援市府團隊拚命扯後腿或是怠惰回應,韓流效應很有可能在市民教訓民進黨的憤怒下更有作用力。民進黨能否持穩南臺灣選情,要看後援市府團隊是否認真備戰與即時對應。
韓流效應如何刺激臺北市中間選民認同丁守中或姚文智,這是柯P執政的檢驗與新挑戰。現在唯一能確認者,就是韓國瑜現象打破「垃圾不分藍綠」的詛咒。向中間靠攏才能持續吸引更多藍綠支持者歸隊與回流,雖然剩下廿多天,但是選情變化只爭旦夕,在投票日前還有努力空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