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神秘捐款,掀起的市場蝴蝶效應(圖)


一筆神秘捐款,掀起的市場蝴蝶效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8年10月23日訊】中國上週公布重磅經濟數據,三季度GDP增長6.5%,基本平穩符合預期。既然經濟還可以,為何市場卻一波三折?既然公司還在增長,為何市值卻一路縮水不停?和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聽完你就明白了。

在去年10月份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會議上,有一個人大手筆捐出了15億美元,用於野生動物保護。這筆錢折合成人民幣將近100億元了,堪稱是一筆巨款。如此大手筆的人是誰呢?原來是資本市場中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也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和第一大股東。

按說捐款是做好事,可是有意思的事情在於,這家公司去年全年的淨利潤是20億人民幣左右,相比100億人民幣差遠了,況且,捐款肯定也不能用公司的錢啊!那如果是用自己的錢呢?看一下董事長薪酬,2017年一年的工資是120萬,相差100億也是零頭都顧不上。即使把這家公司在過去十年賺的利潤加在一起,也只有70億人民幣,還是達不到100億的捐款額度,那麼這錢到底是哪來的呢?

後來,直到資本市場上,這公司市值一路下滑之後才發現,董事長、同時也是大股東把持有的股權,拿到金融機構做了質押,等於借了一筆巨款,進行這次保護捐助。可是,有借有還,才能再借不難啊,但是100億人民幣的巨款,怎麼可能一下子就還上呢?最終到期不見還錢,金融機構只能把質押的股份拿到市場上統統賣掉。一查數據,這家公司在市場裡可以自由流通的股份中,96.8%都被質押了。如果不還錢,金融機構出於規矩辦事,只能不停的把這些股份拿到市場裡面低價兜售,如果流通中的股份,97%都被拿來同時低價兜售,可想而知會發生什麼情況。

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市場的脾氣,覺得說,現在估值已經很低了啊,怎麼還縮水呢?甚至央行的行長易綱已經公開發表了言論,說資本市場估值已經屬於歷史較低水平了。而且上週五,經濟數據也公布了,第三季度的GDP是6.5%,和之前易綱行長預期的完全一樣,也就是說,經濟情況還是比較平穩的。但是,為什麼有的公司市值還一再縮水呢?

上面的案例非常清晰地回答了你的這個疑問。資本市場的基本機制,是一個類似於拍賣行的價高者得的機制,當一個東西,大家都想要,那麼由出價最高的人得到它,牛市和泡沫就是這樣產生的;而反過來,當人們有現金的需要,被迫必須把股權變成現金的時候,拍賣機制同樣開始起作用,出價最低的人才有資格得到現金。當質押的股權被迫必須變成現金,並且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這個現金,用以償還給金融機構的時候,見證奇蹟的時刻,不可思議的價格就出現了。

我們常常說,市場裡有兩種風險:真實的風險和流動性的風險——

真實的風險是說,生意壞了,比如大家不用膠捲了,大家不用功能手機了,那麼柯達和諾基亞就遇到了不可挽回的風險;

而流動性風險是說,生意沒事,但是大家都急著換錢出來,這就等於是一種資本市場的擠兌行為。這種情況如果作為整體發生了,會產生什麼影響?答案只有一句話:長期沒大問題,可短期卻大有問題,尤其是對於那些使用槓桿的投資者。

既然已經提出了正確的問題,那麼想要得到正確的答案,就不難了。針對性的,給這些股權被質押的公司,去提供流動性,不就可以止住流血的傷口了嘛。在上週五,證監會主席、銀保監會主席,還有央行行長同時講話,尤其具體的是銀保監會主席提出,保險資本,要在目前的特殊情況下,設計一個針對性的專項產品,以化解流動性風險,同時,不納入權益類考核要求。

什麼意思呢?中國的保險公司和美國不同,美國的保險公司收來的保費基本都用來投資公司股權,一小部分買債券,但是中國的保險公司考慮到安全性,70%用來買債券,30%用來買股權,並且將30%作為一條紅線,絕對不能越過雷池一步。

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特殊時期可以不受30%的紅線影響,就像120的急救車,救人一命、爭分奪秒的生死時速,是沒有人在意,你是不是闖過了一兩個紅綠燈的。

希望此刻,救護車已經整裝待發。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許樹澤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