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有何痛苦?讓他感嘆冰雪遮梅花!(組圖)
周邦彥雖然也有真情流露的詞句,但大多以詠物或者借景來表達自己,更幽怨一些。(繪圖:志清/看中國)
柳永和周邦彥都是北宋著名的詞人,時常被並稱,兩人都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而且都擅長在詞中寫情。但是,每一個偉大的人都不是相似的,這兩人都可以說是自成一家,所以區別也很多。
論柳永和周邦彥的區別,得從他們的生活年代開始。柳永生於北宋前期,而周邦彥是北宋末年,因此他們詞作的風格是深受自己所處時代的影響。柳永的詞是繼承發揚唐五代時期的特點,偏向俗,格調也十分自由通俗不會去刻意,所以說是「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而周邦彥的詞是繼承北宋之前的詞,包括蘇軾也包括柳永,而偏向的是雅,而且他十分注重格調,經常研音鍊字,還自己創新了一些詞牌曲調。這一方面是因為他精通音律,另一方面是在內容方面已經很難超越前人。
人生差異顯露於詞文
雖然柳永和周邦彥都長期宦遊,也都曾經和歌姬等青樓女子廝混在一起,但兩人的人生還是有差別的,就生活閱歷而言周邦彥不如柳永。這一點在詞作上,就表現為柳永的主題內容多變,而周邦彥相對單調,以閨怨和羈旅為主。
此外,這兩位詞人的作品風格還有一大不同在於表達方式。柳永抒情常常直抒胸臆,不委婉很直接,是率真的表現。而周邦彥雖然也有這樣真情流露的詞句,但大多以詠物或者借景來表達自己,更幽怨一些。
無論如何,柳永和周邦彥的是宋詞大家,前者是北宋前期偉大的詞人,而後者在繼承的基礎上成為了婉約詞的集大成者。
身處黨爭如入冰域
《菩薩蠻・梅雪》是北宋詞人周邦彥收於《片玉詞》中的作品。這首詞的詞名為詠梅雪,其實際上是借詠梅雪來抒發自己的羈旅別情,並暗含飄零不偶之慨。
這首詞總共全詞八句,這八句可以算是句句景,也是句句情。其中景中寓情,情以景見。詞句上下呼應而無痕,情景渾融而莫辨,既工巧而又渾成,堪稱工巧作品。
關於周邦彥寫這首詞的背景,當時正是新舊黨爭最熾烈的時期,就連清靜的太學也被淪為兩黨的角立場,在周邦彥入學前,有一個名叫虞藩的太學生上訴太學授課不公。於是這件尋常糾紛被新黨利用.引發了一場轟動一時的大案,並導致太學內任教的舊黨成員或流放或下獄。從此新黨占領太學,其學說成為太學的標準教材,任何違反新黨利益的學說.都被視為異端邪說。教授必須按王安石的解說講課,學生必須以王安石的學說應考,任何對此不滿的言論都會被無處不在的眼線告發。這便是周邦彥柄身的太學。
置身其中,面對這樣的情景,作者本身難免就會有身處寒冰地獄的徹骨寒意,才會寫出這首詞來。
此詞的開頭大筆渲染,雪岸蒼蒼,其中還引用了柳永《八聲甘州》的詞,語淡情濃,耐人尋味。
周邦彥是北宋著名詞家。他精通音樂格律,能自度曲調,曾任宋徽宗時音樂機構大晟樂府的提舉。詩詞文賦無所不能,最出名的是詞。其中就包括《浣溪沙》。
解析《浣溪沙》
《浣溪沙》這首詞算是在周邦彥眾多的詞中一首相當別致的用來表達思鄉之情的小令詞。雖然是用來表達思鄉之情,可是通讀全篇卻沒有一個明確表達思鄉的字和詞。放眼看去,這首詞的通篇都瀰漫著著一種揮之不去的鄉愁。詞的上片的景物描寫有一種綿延萬里的空間感受,寓示周邦彥離家的遙遠;下片的景物描寫則有一個發時間的流逝過程,寓示周邦彥離家的時間久。「勸君莫上最高梯」,是周邦彥怕望到天涯外的家鄉會「歸思難收」,因而勸告思鄉之人不要站得太高。後面又引用杜鵑叫聲來講述羈旅之人常被勾起的鄉情,最後兩句沒有直接來表白自己的心思,而是婉轉地傳達出一片懷歸之意;沒有過分渲染,只是輕輕淡淡點到為止,很是耐人尋味。
除此之外,整首詞的結構上也安排的相當的巧妙。整個詞看上去並沒有按照上篇寫景下篇抒情的結構,而是以兩句寫景一句抒情的寫法,使得情景相互縈繞,給人一種無盡的意味。再者,這首詞的時空安排也是有一定的特色。在空間上周邦彥以樓台為中心,將上下的景物交織到一個特定的時間,也就是在登樓的瞬間上,使整首詞的結構顯得十分緊湊集中。總之整首詞語言通俗,有聲有色,節奏明快,音韻流轉,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周邦彥置身於黨爭中,本身難免就會有身處寒冰地獄的徹骨寒意,才會寫出《菩薩蠻・梅雪》這首詞來。(圖片來源:Pixabay)
解析《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周邦彥所寫的《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正是他當時被貶的時候,那時的他心中憤憤不平,而又求自我解脫的一首抒情之作。上闋系憑欄所見,有自然恬淡的初夏景致。
在詞中的「地卑」兩句寫卑濕之地令人不適。「人靜」三句又描畫出了一種風景宜人的境界。「憑欄久」句將自己的處境與被貶江州的白居易相比較。
在下闋中寫憑欄所想,寫逐客之悲。並以飄流的「社燕」來做比擬,將為宦亦喻為寄人籬下,從這裡就足以感受到詞人孤憤與淒涼心境。同時這首詞還表現了詞人內心深處的痛苦與矛盾,無論是寄情山水還是以酒麻醉自己,都不能夠完全忘卻現實。所以總是陷於沉鬱頓挫之中。
通過閱讀了這首詞,可以明確的看得出,這首詞比較真實的向大家反映了在封建社會裡,一位宦途並不得意的知識分子的愁苦寂寞心情。將人的情感與景色相融合,但整體哀怨卻不激烈,沉鬱頓挫中別饒情味,體現了其一貫的風格。在詞中還貫穿了和化用了多人的詩詞,像杜牧「風蒲燕雛老「及杜甫「紅綻雨肥梅」的詩詞,兩句對仗工整,老字、肥字皆以形容詞作動詞用,極其生動。後面有運用劉禹錫《晝居池上亭獨吟》「日午樹陰正」中的句意。將這些詩詞的意思相結合,反倒更好的襯托出了周邦彥隨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解析《蝶戀花・早行》
周邦彥所寫的這首《蝶戀花・早行》,主要描述情人辭家早行的全過程。該詞中最顯著的特點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畫面組成,並配合以不同的聲響。正是這樣的完美組合,充分表現出難捨難分的離情別緒,形象地體現出時間的推移、場景的變換、人物的表情與動作的貫串。
這首詞篇幅雖短,情節卻很完整,有環境,有人物,有動作,某些細節還寫得十分生動傳神,離別的痛苦和憂傷浸透全篇,歷來受到讚譽。
關於這首詞,作者在開篇就主要描寫的是離情,題目中的:「早行」,是描寫了出行者在秋季晨風中離家時的那種難捨難分的情景。縱觀全篇,並沒有感情的直接抒發,句子與句子之間也很少有連結性的詞語。因此,詞中的離情主要是靠各種不同的畫面,人物的表情、動作和語言共同來完成的。
在上篇是引用視覺和聽覺的感官概括了出行者整夜都未曾合眼的情景。並且還暗中交待了一位女子,使得離別的氣氛更加濃烈。在下篇時,詞的前三句寫了別時依依難捨的情景,在這一句「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中,看著是寫的情感,其實是寫的動作。這筆表達了作者幾度要走,卻又幾度轉回來,又與親朋相互傾吐離別的話語。自立行間都充滿了滿滿的離愁之情。總之,將全篇的運用手法連接在一起,不僅僅增加了整個詞的表現力,並且還襯托出來那個濃厚的時代感與環境氣息。
解析《瑞鶴仙・悄郊原帶郭》
另外,在周邦彥寫的這首《瑞鶴仙・悄郊原帶郭》詞中,主要是用來描寫作者偶遇舊時相知的傷感之情。其中主要表現了詞人嚮往神仙自在境界的意緒
在這會首詞中,詞人周邦彥說了一句「夢中得句」,將此詞與方臘起義相結合。主要描述了當時詞人為躲避起義,東奔西避的情景。但縱觀全詞,詞中並無一語對起義的微詞,尾句卻寫出「任流光過卻,猶喜洞天自樂」的輕快之調,從側面反映出了詞人晚年時期對朝廷時局的不滿與出世之願。
從欣賞的角度出發,周邦彥記錄了送客遇妓醉飲的一段情事。全文上下,主要按時間的順序先寫郊原送客,在來寫歸途遇妓歡飲,將寫醉歸惜花抒感放在詞尾。這段看似是寫送客情事,但實際上是寫詞人政治失意的鬱悶心情。
在詞的上篇,主要描寫的景物是郊外的原野,還有那曲折的道路。當周邦彥送別行人後,詞人感到悵然若失,心裡空落落的。後面又通過對夕陽的描寫,映襯出了作者的離愁別緒。周邦彥就是這樣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將人與景融為一體。接著,詞人筆鋒一轉,描寫陪同送行的歌妓。
在下篇中,主要寫詞人暫時拋卻煩惱,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能聊以自慰。總之,全詞布局非常巧妙,章法一曲三折,直敘中有波瀾起伏,順敘中有插敘,令人回味。詞作藉助比興的手法,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委婉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