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術曾參與降交趾、平大理、收服諸部、征南宋等戰役,圖為南宋時期疆域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蒙古族是遊牧民族,男子大多擅長弓馬騎射,所以元朝可謂猛將如雲。其中有一位人稱「智信仁勇」兼備,他就是阿術(1227年~1287年)。
阿術是道地的蒙古人。元憲宗蒙哥(1209年~1259年)時期,阿術跟隨父從軍,在蒙古軍隊平定大理的戰事中,擔任開路先鋒,率領精兵,所向披靡,屢立奇功。
阿術沉穩有智謀,臨陣對敵英勇果決,氣勢可壓過萬人。阿術參加過平定大理、收服諸部、降交趾、征伐南宋的戰役,戰功赫赫。元憲宗蒙哥曾說:「阿術還沒有名位,卻能挺身為國。」為此特賜三百兩黃金勉勵他。
取襄陽先斷其糧道
至元元年(1264年),阿術自安慶經略兩淮,多次立下戰功,在軍中聲威大振。至元四年,元軍將攻宋的主要目標轉向軍事重鎮襄陽。阿術擔任元軍主帥,指揮軍隊進攻襄陽。八月,他駐馬虎頭山,觀察其周圍山川地形及宋軍的佈防情況。阿術指著漢東白河口,對諸位將領說:「如果在這裡修築堡壘,可以截斷宋軍糧道,這樣我們就可以拿下襄陽了。」將此建議上奏朝廷,得到批准。至元五年九月,元軍在阿術所指的地方修築了鹿門、新城、白河等堡壘。
軍事重鎮襄陽和樊城兩城之間隔著一條漢水,宋軍在江中打下很多木樁,並用鐵鎖鏈連結起來,在上面搭建浮橋。
蒙古軍鋸斷江中木頭,用斧頭劈開鐵鎖,焚燒浮橋。待襄陽城斷絕外援後,阿術率勇士猛攻,終於攻下襄陽城。守城將領呂文煥驚恐,請降稱臣。
率十萬大軍伐宋 阿術臨危決斷
至元十一年,阿術進京朝見忽必烈,談起眼下兵事,說:「臣久在外面領兵打仗,看到宋軍兵力日漸衰弱。削平宋國的最好時機,正在今日。」忽必烈將他的提議交由宰輔朝臣商議,但是久久沒有決議。阿術再次上奏:「宋軍兵力弱於往昔,不趁現在拿下宋朝,臣擔心日後會更加困難。」忽必烈高興地說:「卿之言正合朕意。」於是下詔,交給阿術十萬兵馬伐宋。
阿術帶領元兵進駐鹽山時,部下抓到四名宋軍,經詢問,方知宋軍聚集在江東、西兩城,沿江九郡佈置了精銳兵力。阿術認為,如果進攻江東、西兩城,騎兵不能在兩岸上做掩護,水軍進攻就很危險。當時一連下了九天大雨,阿術考慮到大軍剛剛彙集,糧餉還沒有跟上,水陸之間,進退都沒有據守點,這對元軍太過危險。於是和伯顏商議,捨棄郢城,繼續前進。
經過郢城,按照計畫要走水路,這時忽然出現宋軍上千騎兵,而跟隨阿術的騎兵才數十人。阿術奮槊馳擊,所向披靡,宋軍反倒受驚嚇,潰散逃走。阿術追擊,擒獲宋軍二名軍官,順利攻下沙洋、新城,復州守將翟貴不戰請降。
識破請和假象 力克宋軍
阿術用兵,認為攻城是下策,他主張等待時機,避開宋軍精銳兵力,只攻打兵力薄弱的地方,同時採用炮轟,攻擊宋軍中堅地帶。
宋臣賈似道(1213年~1275年)統兵在蕪湖駐守,派遣宋京來請和。阿術對丞相伯顏說:「此次和議還不能下定論。昨天我乘船渡江,宋軍向我們亂箭齊射,還扣押我方四名巡邏兵。宋人既然不講信用,我們只能進軍。如果現在不進攻,恐怕已經投降的州郡,今年夏天就難守住了。如果賈似道真的有意請和,早就水到渠成了。」
阿術與宋軍前鋒孫虎臣對陣時,夏貴將二千五百艘戰艦橫亙在江中。阿術令將士沿著江水兩岸,佈置大炮,炮轟宋軍中堅力量。阿術挺身登上戰艦,率先而行入敵陣。霎時雷鼓大震,喊聲驚天動地。元軍猛攻,宋軍大敗。
戰將風範 時人慨嘆
阿術拔城後,屢次申明,嚴禁士卒入城搶奪百姓財物。有武衛軍官掠奪了百姓的兩匹馬,為嚴申軍紀,阿術斬了那名軍官。
平宋之後,阿術因立下赫赫戰功,忽必烈拜他為左丞相,由他鎮守淮南重地。《元史》記載,各路元軍進攻臨安城,阿術駐兵在瓜洲,以斷絕揚州外援。伯顏能夠兵不血刃平宋,其中阿術對宋軍的控制和威懾起到的作用最多。
阿術官高爵顯卻並不貪戀自己的權位;遇到難處理的事務也能克盡職守。戰場上對敵人的預測準確,面對機會沉著果斷,忠勇奮發,身先士卒,令手下將士感歎佩服,爭先恐後地拚死效力。
阿術一生南征北戰,四十年間,參加過一百五十多場大小戰役,從來沒有戰敗過。凡是阿術的軍隊生擒的人,全都釋放不再過問。時人稱阿術是兼具「智信仁勇」的將才。
事據:
《國朝名臣事略・丞相河南武定王》卷二
《元史・阿術傳》卷一百二十八
責任編輯: 辰君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