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股票真的是買公司嗎?(圖)
經常聽到這樣一句經典的話: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8月22日訊】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經典的話: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是的,這當然沒錯,一句簡潔的話語道出了投資的真諦。但是,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僅僅想到這裡還遠遠不夠深入。在我看來,買股票的本質是買公司,但其背後更應當是對經濟大勢的判斷和商業本質的理解。
先說時代大勢。站在風口,豬也能飛上天。如同巴菲特、芒格、達里奧等優秀的投資家大多存在於美國,世界頂尖的跨國公司微軟、Facebook、亞馬遜、蘋果也聚集於美國一樣,這都得益於一個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這種時代大勢是公司長期發展,股價持續走高的基石。即便同樣優秀的公司,倘若身處戰亂的中東,想必也不會有太好的發展。倘若換為俄羅斯這般大體量的經濟體,如果經濟長期低迷,無法高速增長,想要在這個大勢中尋找到好的機會,也並不容易。
再看商業本質。將時間區間拉長,但凡股價能在二級市場中表現穩步向上的公司,往往都是商業邏輯正確,符合時代大勢判斷,並且還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相反,不符合以上兩點,即便公司短期業績波動較大,沾邊蹭上了熱點和題材,從長期來看,股價仍然會反應公司的整體水平。因為,他們背後的商業邏輯,並不能支撐股價的長期穩步上漲。
在對一家公司進行投資決策時,僅憑現有狀況和歷史經營數據,往往不易做出前瞻性的預測或判斷,這有如僅從一個點、或一個面去看問題。倘若,我們將問題延伸,帶上「發展大勢」和「商業本質」的思考,用更深的角度去衡量這個問題,將自己的思考模型多一個維度,便將看問題的「點」和「面」延伸成為了一個「體」。在看過張瀟雨對Google公司業務本質進行分析時,對其判斷公司的三個角度印象很深,總結來為:
1.用公司產品和業務,思考企業底層特性。
2.用公司產品之外屬性,判斷企業戰略意圖。
3.用公司重大決策時間脈絡,審視企業戰略走向。
相信使用以上方進行判斷,帶上對「發展大勢」和「商業本質」的思考,成長中的偉大公司是有跡可循的。對於未來,商業智能化逐漸成為主要趨勢,企業競爭和發展將會展現更多的新形態,甚至出現一些「超級物種」。這對投資者的判斷和決策也提出了極大挑戰。我們不能僅侷限於判斷什麼是對的,而更應當判斷什麼是符合趨勢的,什麼是被大眾所認同的。因此,作為一名聰明的投資者,更應當使用科學、系統、邏輯的分析判斷方法,做出符合自己投資標準的抉擇。對此,以下幾點應當充分被我們重視:
1.打造升級自己的認知體系。保持開放的態度,在不同行業,不同學科間廣泛汲取知識,提升自身認知水平,擴充能力邊界。自投資者、企業、市場等不同領域獲得一手信息,獨立思考,判斷商業模式,為自己未來的決策提供支持。
2.為自己的投資體系布局。投資如同企業經營,同樣應當符合時代大勢,需要商業邏輯。無論是側重獲得穩定現金流還是想用有限的損失博取無限的收益,投資也需要體系布局。
3.嘗試為未來可能的商業模式進行戰略配置。考慮未來,判斷商業模式,對投資者來說,用前瞻的眼光,提前關注和布局未來可能出現的,應當是不錯的選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