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千重 水千重 身在千重雲水中--紹興古城(組圖)
紹興八字橋的景色。
紹興,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二千五百年的歷史,素有水鄉、酒鄉、書法之鄉的美譽,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漫步其中,彷彿行走在一幅清新淡雅的江南水墨畫之中。
「悠悠鑒湖水,濃濃古越情」紹興以其豐富的人文景觀、秀麗的水鄉風光而著稱於世,自古即為著名的遊覽勝地,這裡的每一塊磚石、每一片屋瓦皆蘊藏著美麗的故事:禹治洪水、勾踐建都、王羲之即興揮毫《蘭亭序》、陸游唐婉沈園重逢……這座小小的古城歷經數千年的滄桑更迭,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猶如陳年的紹興酒,韻味悠長。
紹興宋代橋樑八字橋,自南側看。
雲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雲水中
紹興古城地處江南水鄉地帶,南屏會稽山,北瀕錢塘江,西連杭州市,東接寧波港,自古山水秀麗,風光明媚,城內水港縱橫,湖光山色,如身臨其境,宛若「雲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雲水中」。
紹興歷史悠久,古時大禹治水功成之日,在這裡會賢臣,稽功德,於是有了會稽的地名,大禹死後葬在這裡,現存有大禹陵等十八處遺蹟。會稽的水清明如鏡,於是這裡也稱為鑒湖,「稽山鏡水」便成了紹興最好的詮釋。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建都紹興,「越池」曾一度成為華東政治文化中心,唐朝改稱越州,南宋時又改為紹興府,並沿襲至今。
紹興八字橋,自西側看橋面。
青石拱橋獨具韻味
紹興是一座漂浮於水上的城市,大街小巷,溪流縱橫。城中水巷交叉,街道臨水而建,沿著水巷緩緩前行,沿岸庭院深深,不時傳來鬧市的喧嘩,一條條交織的水街將紹興城連貫起來,孕育著古老的水鄉文化風情。
「垂虹玉帶門前事,萬古名橋出越州。」紹興城內河巷縱橫,橋特別多,清光緒年間,城內的橋就多達三百餘座,現在紹興市區較著名的橋還有七十多座,整個紹興水鄉內的橋多達三千餘座,因此這裡又有「橋都」之稱。
紹興的橋多以青石構造,或作拱形,或作梁式,或兩者結合,千姿百態,各具特色,為此處增添不少的韻味。其中以始建於南宋嘉泰年間,重建於南宋寶祐四年的「八字橋」最為獨特,此橋地處在三街三河的交錯點上,以石材建造,造型奇特。
西施故里旅遊區於2003年初開始規劃興建,至今已成一個橫跨浣江兩岸、總面積為1.44平方公里的人文風景旅遊區。
西施殿大門。
西施故里主屋。
古建築的藝術集錦:西施殿
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為了紀念西施,先人在位於諸暨城南的苧蘿山下,浣紗江畔的西施故里建造了一座西施殿。
西施殿內的建築構件有很大一部分是從諸四鄉收集來的,包括梁、柱、門、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這些木、石構件雕刻都十分精美,可以說是民間古老建築的藝術集錦。
西施殿右側正對門樓的建築是古越台,台分上下兩層,上層供奉著越王勾踐和他的兩位謀臣文種、範蠡;下層是「西施行」故事展館。穿過香榧館、珍珠館,出門從浣紗亭拾級而下就到浣紗石了,相傳這裡就是西施當年浣紗的地方。
浙江省紹興市古城西北角的迎恩門,初建於南宋嘉定十六年,清代改稱為西郭門。
書法聖地:蘭亭
蘭亭,位於紹興市區西南13公里的蘭渚山麓,因春秋時越王勾踐種蘭於此而得名,中外馳名的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寫《蘭亭集序》的故事也發生於此。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西元354年)三月。當時的一些名人雅士,如王羲之、謝安、孫綽、王獻之等人,在浙江會稽蘭亭舉行了一次盛大的詩酒會,他們在溪邊席地而坐,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王羲之即興揮毫作序,名之為《蘭亭序》。此作品不僅成了中國文學史上極為輝煌的一頁,更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巔峰之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紹興市越城區沈園北門。
見證陸游唐婉愛情的所在地:沈園
沈園,一處精緻優美的宋式小園林,它歷經滄桑歲月的洗禮,至今仍得以流芳,全因為一則千年不老的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釵頭鳳》。
陸游初娶表妹唐婉為妻,夫妻兩人十分恩愛,但表妹卻為陸母所不喜,陸游被迫與唐婉分離,後來唐婉改嫁趙士程,陸游再娶王氏。十餘年後,他們於沈園相遇,陸游在傷感之餘,在園壁上題了一首的《釵頭鳳》,詞曰:「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唐婉見了也同樣依律寫了一首《釵頭鳳》:「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雨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不久,唐婉因抑鬱而死,陸游得知後哀痛不已,後又多次賦詩憶詠沈園,寫下「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詩句。
沈園因陸游與唐婉兩人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而頗負盛名,如今人們到沈園,除了欣賞此處的古典園林之外,更多的是去感受他們的愛情,並將這裡視為感情的寄託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