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中600萬美元大豆關稅國企承擔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看中國2018年8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國家發改委15日表示,在下一波美國開徵關稅措施時,相信中國有條件及能力應對。然而,中國糧食主產地遼寧、吉林罕見持續乾旱,導致大豆產量低、銷售低,引發民間擔憂。
北京報復性徵稅 國企納稅百姓買單
中美貿易戰於北京時間7月6日正午12時01分正式交火。面對美國於本月初宣布擬再次對額外的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5日在記者會上聲稱,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有條件及能力應對貿易摩擦升級。
發改委秘書長叢亮進一步說,「我們測算了一下,整個影響總體是可控的。剛才也提到500億美元占中國整個出口也就是2.2%,2000億美元占整個出口還不到10%。 」由於這個出口當中很多又有進口的因素,實際影響會更小。
稍早,在中美貿易戰中,載著7萬噸美國大豆衝關的「飛馬峰號」(Peak Pegasus)號貨輪,於12日停靠大連海岸且卸貨。不過,大豆買家竟是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設立的子公司「中儲糧油脂公司」,且將按照有關徵稅條款,需繳付約600萬美元的關稅。
事件引發民間抱怨,有人說這筆巨額關稅終要由民眾買單;亦有人認為「中國搬石頭砸自己腳」。
網友紛紛留言,「中儲糧不是國企嗎?誰在這種關稅中受到傷害?最終,我們支付了關稅,這是我們受到製裁!」「我們對自己施加製裁嗎?普通百姓將不得不為此付出代價。」
對此,經濟學者胡星斗對自由亞洲電台指出,美國大豆質量好、價格低,不能完全由其他國家來代替。然而。中國向進口美國貨品開徵關稅,等同是加價,「我想美國的商品關稅提高了,最後要由消費者來埋單,而且很有可能導致全面性的通貨膨脹。」
胡星斗認為,對大豆需求量大的中國,在制裁美國的同時,亦出現了連鎖副作用。
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接受官媒專訪時承認,國內大豆產需缺口9000多萬噸,需要依靠國際市場補充,其中從美國進口大豆就佔總需求量的三分之一。
東北大面積乾旱 預計大豆減產
另外,《證券時報》報導,中國糧食主產地遼寧省、吉林省,罕見嚴重持續乾旱,加上6月後東北局部地區出現大風、冰雹及蟲害,除了導致大豆產量低之外,收益更比其它糧食品種及銷售低。
據中華糧網初步預計,如果後期天氣正常,今年國內大豆產量同比減產5億斤。
今年4月,黑龍江省政府曾向當地農民下達命令:立刻種植更多大豆,並大幅提高大豆種植補貼,每畝補貼標準比玉米高100元以上。但是,中國農田面積一般過小,且未充分開發,難以維持。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駐巴西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瞿瑜輝曾表示,如果中國和巴西企業組建大豆加工合資企業,將會對雙方有利。
不過,巴西大豆和美國大豆上市時間不同;巴西即使翻倍種植,也要等明年才有收成。
德國油籽業分析刊物《油世界》(Oil World)報導,由於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一直在尋找美國以外的替代供應來源,特別是南美大豆,但南美當地可供出口的大豆數量正在下降,因此,未來中國將不得不重啟對美國大豆的進口。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