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眸】元軍兩次東征日本始末(圖)


元軍兩次東征日本都遭到猛烈的颶風襲擊,損失慘重。(網絡圖片)

在中國歷史上,雖然有過幾次大敗日本的經典戰例,例如唐朝和明朝曾兩次大敗日軍,使日本無法登陸朝鮮半島從而進攻中國。

但這都是在中間地帶交戰,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只有兩次,那就是在元朝時的兩次對日作戰。如果此戰能夠打贏,那日本列島將正式納入中國本土,後來的甲午戰爭、侵華戰爭說不定就無法上演。

元朝第一次進攻日本是在公元1274年。進攻日本的遠征軍從朝鮮揚帆出海,駛往九州島,遠征軍共兩萬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麗人大約各佔一半,還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漢人。

遠征軍的統帥為蒙古人忽敦,兩位副統帥為高麗人洪茶丘和漢人劉復亨。元軍航行至博多灣,首先攻佔了對馬島和壹歧島,然後分三處在九州上岸攻入內陸。

三路軍隊中,一路為主力,兩路為策應,主力部隊的登陸地點大約在長崎附近。面對第一次「蒙古來襲」,日本鐮倉幕府調集部分正規軍迎戰,九州沿海各藩也緊急組織武士和民兵參戰。慘烈的戰鬥進行了二十多天,劉復亨在激戰中陣亡,元軍折損大半後退回海灘依托回回炮防守。至此元軍傷亡慘重,敗局已不可避免,由於箭和糧用盡,無法繼續守住陣地,元軍只得登船撤退。

第二次進攻日本是在公元1281年。忽必烈統一中國之後,便著手準備再次進攻日本。

元帝國龐大的遠征軍從江浙和朝鮮同時出發。此次出征的軍容更為壯觀,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軍隊約二十萬,其中蒙古人四萬五千,高麗人五萬多,漢人約十萬,其中漢人大半為新附軍(收編的南宋軍),遠征軍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戰的中堅力量。

六月上旬,元軍開始登陸作戰,登陸地點九龍山距上次戰爭主力部隊登陸的地點不遠。這次遠征軍遇到了更頑強的抵抗,高麗軍統帥洪茶丘被俘殺,幾名蒙古高級指揮官也相繼陣亡。激烈的戰鬥持續了一個多月,遠征軍的損失已超過三分之一。由於日本沿海灘構築了一道堅固的石牆,元軍屢屢進攻始終無法突破。到七月下旬,元軍的糧草和箭已基本告罄,以元軍的撤退收場。

元朝兩次進攻都未能征服日本,主要原因是跨海作戰保密不嚴。兩次入侵日本都不是突然襲擊,攻其不備,而是日本事先都得到可靠消息,作了充分的迎戰準備。特別是第二次入侵,日本人嚴密偵視了元帝國的動向,對蒙古來襲做了充分的戰爭準備。此時日本政局穩定,北條時宗對鐮倉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制遠勝以往,因此日本人能夠動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擊入侵。幕府在九州徵用民夫於博多灣一帶敵人最有可能登陸的地區沿海灘構築了一道石牆,用以阻礙蒙古騎兵。事實上蒙古兵始終沒有突破這個防線。

當然還有天公不作美,颶風幫了日本的忙,日本人將之稱為「神風」。兩次入侵日本都遭到猛烈的颶風襲擊,損失慘重。公元1281年第二次侵日時的8月1日,太平洋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颶風,風暴持續四天,元軍南方艦隊的艦船基本被毀,北方艦隊的艦船也損失大半。

北方艦隊剩餘的艦船搭載指揮官以及部分蒙古軍和高麗軍逃離戰場駛返高麗。南方軍的指揮官和部分高級官員眼看回天無術,也只得丟下大部隊,乘南方艦隊殘存的幾艘船逃離。此時九龍山的海灘上尚留有近十萬元軍,這些人失去了補給和退路,又無力突破日軍的防線,陷入絕望境地。三天後,日本人開始反攻,將殘存的元軍驅趕至一處名為八角島的狹窄地區,然後縱兵攻擊。元軍大部被殺,剩餘的兩萬多人作了俘虜。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