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公園晨練的老人們(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7月13日訊】昨天談完遼寧的「鼓勵生育」,「鼓勵老人創業」就火了。初看時覺得匪夷所思。創業從來都是九死一生,前兩年鼓勵大學生創業已是慌不擇路的胡鬧,老人再有本領和壯志,能有幾個白頭上戰場的老將呢?
後來看原文:大力發展老年教育培訓,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創業,鼓勵專業技術領域人才延長工作年限。原來是官樣文章而已,沒有必要太當真。
真正有價值的,是這兩條新聞的背景:遼寧人口老齡化,已經相當嚴重。
遼寧60歲以上老人佔全部人口22%,這是老齡化社會的水平。考慮到年輕戶籍人口外流,當地真實情形可能更嚴重。這還只是開始:老人壽命在延長,年輕人口在減少,加上全國墊底的生育率,遼寧的未來確實不容樂觀。
東北的城市化水平一直都很高,城市人口又基本在國企工作,國企職工都靠國家養老。老齡化直接的後果,就是繳納社保的人變少,領退休工資的人變多。社保的粥池就快見底了。這個趨勢持續多年,現在可能真的扛不下去。
今年6月13日,國務院公布《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7月1日起,將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地方上解養老金的比例從3%起步,離退休人員越多的省份,將獲得越多的調劑金。
舉個例子吧。全國社保狀況最好的是廣東省,在職參保人員和領退休金人員的比例將近9:1,2017年社保節余超過1千億人民幣,累計節余超過7000億。短期之內,廣東省不會有資金缺口的問題。
黑龍江省的情況則糟糕許多,參保和領養老金人員的比例是1.3:1。當年社保收支已經虧損,歷史結余基本用完,如何解決養老金髮不出的難題呢?只好從外省調劑。這些資金調配怎麼算呢,是借還是給?現在沒有一個正式說法。
中央調劑全國養老金,直接動因就是填東北這個大坑。放眼全國,一半以上省份都出現「東北病」,只有沿海強省和一線城市還有充足的養老金結余。在政策制定者看來,調劑養老金是發達地區對落後地區的反哺。
考慮到未來人口形勢,交養老金的人變少,領社保的人增加,這是所有省市都無法避免的趨勢。一旦經濟強省也出現窘境,那麼該向誰要調劑呢?
養老這件事,本來沒有那麼複雜。誰家老人誰家養,自己儲蓄互相幫,即便偶有缺漏,解決起來也簡單。偏偏要搞什麼統一收錢,集中管理,按需分配,這不就是大鍋飯嗎?
一開始還有個人賬戶,後來個人賬戶名存實亡,變成「現收現付」(從你手上收錢,轉手立刻付給別的老人),再到後來,搞全國一盤棋「調劑」。
大鍋飯下,不要說個人責任,連地方責任也沒有。經濟糜爛的地區,制度不改變,經濟沒活力,養老金照發不誤。外界輸血維持著膿包的營養,直到全局都壞,才肯罷休。
現在這一代老人,他們的晚年生活還算是好的了。無論窮省富省,領到養老金基本不成問題。醫療社保的情形也類似,再貧困的地區,農民每年只需繳納很少的一筆錢,就能享受新農合保險。老人早早退休,遛狗跳廣場舞,沒有什麼經濟壓力。這些都有賴於經濟發展和人口紅利。
到我們這一代人呢?顯然沒有那麼樂觀。老齡化的日本已經給出了答案。在日本,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在工作,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出租車司機這份工作,基本已經被老人承包。活到老,干到老,正在成為普遍的現象。
老人創業這件事,確實很離譜,可說到老人獨立自主,賺些錢養老,我是支持的。當養老金體系行將崩潰,養育孩子,努力工作,儲蓄投資,為人生下半程做好打算,才是明智的選擇。前景黯淡的路上,唯有自己,才能行使真正的解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