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全球價值鏈最緊密相連的經濟體,受損程度甚至將超越中美,而台灣在這列表上,排在第二位。(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7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路透社指出,與全球價值鏈最緊密相連的經濟體,將在中美貿易戰全面開打後受到衝擊,受損程度甚至超越中美,而台灣在這列表上,排在第二位。
中美貿易衝突隨著美方宣布開徵340億美元關稅,或將進入貿易戰倒計時。在外界普遍關注升級貿易戰將如何影響中美經濟同時,路透社引述WTO數據指出,與全球價值鏈最緊密相連的經濟體,將在中美貿易戰全面開打後受到嚴重衝擊,其受損程度甚至會超越中美。在這個全球價值鏈參與率(participation rate)列表上,盧森堡排名第一,參與率高達70.8%,而台灣排名第二,參與率為67.6%。部分亞洲國家也名列高位,包括第6位韓國(參與率62.1%)、第7位新加坡(參與率61.6%)及第8位馬來西亞(參與率60.4%)。
至於中美本身的參與度,分別為僅47.7%及39.8%,而香港的參與率也相當低,為43.6%。
路透社指出,台灣目前是科技及半導體工業的國際樞紐,而台灣的總出口項目中,有40%來自集成電路。有關產業很可能在中美貿易戰中首當其衝,受到影響,從而波及台灣經濟。
路透社指出,台灣目前是科技及半導體工業的國際樞紐,40%出口來自集成電路。(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對台灣的影響有多大?
美方宣布今日對清單一產品開徵25%額外關稅,包括化學品、光學儀器、醫療器材、汽車零組件等818項大陸對美出口產品,涉及約340億美元關稅。台經濟部表示,清單一中的產品,多屬於台灣向大陸供應內需市場的產品,初步估計對台灣的影響有限。對比清單一,台灣方面更關注美方的清單二。早前美方在清單二中加入了284項產品,包含石化、鋼鐵、機械、電子電機,以及集成電路,因此會密切留意。
台經濟部指出,雖然集成電路在清單二中,但因台灣的集成電路在國際上有一定競爭力,加上面板、手機、電腦等最終消費型電子產品,目前不在清單內,初步估計對台灣消費型電子產品輸美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聯合新聞引述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亦表示,首波美方開徵關稅對台灣的影響不大,因此台灣比較關切的,應該是下一波(清單二)。孫指出,首波(清單一)的部分「主要是一些雜貨」。孫認為,台灣市場還是需要警覺的,是其後可能涉及2000億美元的清單二部分,以及清單二中會不會納入兩岸電子供應鏈。
對台灣的影響,重點視乎清單二中會否包含兩岸電子供應鏈。(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將促使台商進一步撤出大陸
對此,南華早報報導,中美貿易衝突將促使在大陸設廠的台商,退出在大陸的投資,另覓合適的投資目的地。報導指出,有研究估計,台灣將幾乎有五分之一的公司受影響,而遷出大陸的費用將相當昂貴,很可能會衝擊台灣的經濟。
報導引述王姓經營芯片工廠的台商表示,「事實上,目前許多在大陸投資的商人都擔心事態發展,亦擔心大陸可能因此減少購買台灣的零件」。基於不穩定的投資前景,王表示,自己已經開始削減在大陸的投資,並將部分生產設施轉移到越南、印度等國家。
對此,台北美國商會會長威廉·福爾曼表示:「這對台灣公司來說是一個問題,因為台灣公司是全球供應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球最大的電子合約製造商鴻海富士康日前表示:「美中貿易緊張將是我們面臨最大的挑戰」。而鴻海日前正式在美國威州設廠,亦引起富士康將逐步減少在大陸投資的預測。
「中美貿易衝突將促使在大陸設廠的台商,退出在大陸的投資,另覓合適的投資目的地。」(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台灣可以哪「三招」對應?
經濟日報日前發表社論指出,美國政府的開徵關稅主要針對「竊取智慧財產權與技術等不公平貿易行為」,而清單一短期內對台灣主要的電子產業影響不大。因為部分台商在大陸及台灣兩地都設有生產線,可以因應情況迅速將產能調回台灣,台商的回流亦將對台灣產業發展帶來正面效益。
至於對台灣業者而言,貿易衝突短期內或許未至於對台灣造成嚴重影響,對於長期在美國接單、在大陸生產的台灣電子產業模式來說,為以後減少相關影響,可以考慮「三招」對應。
1.強化台美產業供應鏈:台美過去採取「研發製造分工」,在美國推行製造業回流政策之際,台灣正有機會重塑與美國的產業關係,從過去的接單代工、轉型加入美國在地價值鏈體系,增加與美國的產業鏈結。例如鴻海富士康在美國威斯康辛州設廠,與美國政府合作並取得稅務優惠,開發台灣廠商在美國的產業版圖。
鴻海威州項目破土典禮上,美國總統川普親自出席。(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2.強化台美經貿關係:台灣近年高科技產業及人才鼎盛,技術產業發展成熟,台灣產業在國際上不論產品研發、設計、到供應組件、物流等都有涉足,美國與台灣之間的產業供應鏈密不可分。未來可以進一步強化雙方經貿關係,發展創新行業,例如人工智能、雲端、機械自動化等,強化雙方互惠雙贏關係。
3.轉移經營版圖:此舉相信已在眾多台商的考慮之中,隨著中國大陸成本上升、投資環境不穩定,東南亞、歐洲、美國等國家的投資條件逐步顯得更有利。因此在面對轉單和遷廠壓力時,亦不妨考慮轉移生產基地,發展更多元化的國際市場。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