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多濕邪 這些食療方保胃健脾助消化(圖)
夏季多濕邪,脾胃最易患病,故需保胃健脾。(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胃是人體的「糧倉」。在人體五臟六腑中,脾胃是負擔最重的,也是最易患病的內臟,比如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卻也是最易被忽視的器官。現代社會忙碌的生活節奏,往往餐不定時、餐不定量,或早晨不吃,或中午隨便,或夜晚多吃。胃病的產生就隱藏於不規律的生活習慣之中。因此,在夏季把脾胃保養好,更有利於預防胃病。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慎齋遺書》載:「脾胃一傷,四臟皆無生氣。」從中醫五行基理講「脾為陰土,喜燥惡濕;胃為陽土,喜潤惡燥」,因此對脾的食療多用利濕、燥濕的薏苡仁、芡實、焦米等健脾祛濕。對胃的食療則多採用養胃陰的麥冬、百合、石斛等。夏季多濕邪而至「脾虛濕困、胃陰不足」徵象,因此調養脾胃要相輔相成,才能保持其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
先說往往被輕視的「三皮」,即對健脾胃很有用的雞胗皮、陳皮和青皮。雞胗皮在中藥稱「雞內金」,歸脾、胃、小腸、膀胱經,可晾乾炒黃後研粉食用,也可食療煎茶飲用,可消食健胃,澀精止遺。中藥陳皮性味偏溫涼,入胃經,可調中開胃、燥濕化痰,加入菜餚或湯飲均可。青皮就是橘子的乾燥幼果,切片晾乾,其性微溫偏熱,入肝、膽、胃經為主,可疏肝理氣,消積化滯。中醫有「肝胃同病」的理念,即胃有病的同時要保護肝臟,因而採用「疏肝理氣、健脾養胃」的方法效果甚佳。
夏季保護脾胃,首先要防止因夏季食物易變質而對胃腸道的傷害,對各種食品儲存要有保鮮的意識;其次別貪圖生冷,過量、過快地吃冷飲、瓜果以及冰啤等,特別是鍛練後不能馬上喝冷飲;最後是吃了過量的生冷食物傷及脾胃後,如何通過食療進行合理的調養,使腸胃盡快得以恢復。
健脾養胃的食療菜點
1、焦米小米大棗粥
原料:粳米或糯米50克、小米50克、大棗15克。
做法:粳米略洗晾乾,入鐵鍋炒至焦黑備用。小米、大棗略洗後一起放入鍋內,同焦米一起大火煮開,小火煮至米開花即可。
2、理氣青皮紅豆湯
原料:赤小豆50克、青皮2克、扁豆30克。
做法:赤小豆和扁豆洗淨後放入鍋中,加入青皮,大火燒開。轉小火煮至豆酥爛即可。加紅糖食用風味更佳。
3、陳皮鯽魚利濕湯
原料:鯽魚1條(約300克),陳皮3克,蔥、薑、料酒、鹽各適量。
做法:陳皮預先取汁備用,鯽魚治淨。鍋內放油,入蔥薑煸炒,放入鯽魚後略煎。加料酒和水、陳皮汁煮開,改小火燉20分鐘,加鹽調味即可。湯汁濃爽,含陳皮香。
4、健脾內金鴨胗肝
原料:鴨胗200克、炒雞內金6克、肉豆蔻2克、陳年糟鹵適量。
做法:鴨胗洗淨後焯水,加炒雞內金、肉豆蔻一起蒸至酥爛。放入糟鹵浸泡1小時即可食用。糟鹵也可預先加入煎好的雞內金、肉豆蔻汁,調好口味,再浸入鴨胗。
養胃陰的食療菜點
麥冬蓮子燉豬肚
原料:豬肚200克、麥冬10克、蓮子30克。
做法:豬肚洗淨焯水,切塊。燉盅放入麥冬、蓮子、豬肚,加高湯蒸至酥爛即可。可健脾生津,祛濕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