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孩子未來的樣子 藏在你家的餐桌上(組圖)

 2018-06-23 00: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餐桌不僅僅是呈現食物的地方,而且能讓孩子學到很多東西。
餐桌不僅僅是呈現食物的地方,而且能讓孩子學到很多東西。(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舌尖上的中國》裡有一段話:

「在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都經歷了太多的苦痛和喜悅,中國人總會將苦澀藏在心裏,而把幸福變成食物,呈現在四季的餐桌之上。」

然而,對於一個家庭而言,餐桌不僅僅是呈現食物的地方,也可以被看作是一個絕佳的養育場景。在這裡,孩子能學到的東西真的很多。

1、餐桌上,藏著孩子的獨立

你家孩子多大開始自己吃飯?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說是一個幼兒園的家長群裡,有位媽媽一直責怪老師沒給孩子餵飯,結果和其他家長互掐了起來。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家長說:「3、4歲的孩子,不會獨立吃飯,怪得了老師嗎?」

確實,有些事情,不是光老師用心就能解決,孩子的大多習慣都是源於家庭,如果哪個小環節出了問題,最先要反省的人是父母自己。

在不少家庭,孩子吃飯是最讓大人費心的事情之一,我們怕孩子吃不飽、吃不好,或是怕孩子吃得滿地都是,就拚命地跟在後面餵,結果孩子上了幼兒園還不會自己吃飯。

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兒,早在孩子1歲左右,我們就可以試著慢慢把吃飯的權利交給孩子。

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就是在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養起來的。

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就是在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養起來的。
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就是在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養起來的。(圖片來源:Adobe stock)

2、餐桌上,藏著孩子的感恩

前段時間,公眾號後台收到一位媽媽的留言:

「女兒今年6歲,家裡就她一個孩子,所以大人都比較寵,特別是孩子爺爺奶奶,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第一時間送到孩子面前。上周家庭聚會,奶奶做了一桌子的菜,女兒挑挑這挑挑那,一直嘟囔著說不好吃,最後上來了喜歡的排骨,她卻霸佔著,不讓別人碰。」

這位媽媽抱怨孩子有自私的傾向。

其實每個孩子,最在意的除了玩,就是吃,所以在吃這件事情,很多孩子不願分享,這很正常,只不過我們做大人的常常給了孩子「唯我獨尊」的錯覺,讓孩子慢慢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從不體諒他人。

很多家庭的餐桌上,常常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最差的都留給自己,有的孩子懂得感謝,但更多的孩子,是不把你的付出當回事。

所以,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導,比如買了好吃的東西,讓孩子分給家人,他才能知道這個家除了他還有別人,或者讓孩子常常收拾餐桌,他才會知道維持一個整潔的家有多麼不容易。

3、餐桌上,藏著孩子的教養

吃飯事小,但很多時候它在不經意間,毫不留情地顯示了一個人的教養。

一朋友曾對我說:「以前出去談生意,對合作夥伴的最初評價,往往都在吃飯的時候。有的人搶著夾菜,筷子在盤子挑挑揀揀,對服務員大呼小叫,好感度瞬間就降了下來。」

「這樣的人,輸在了飯局上。」

飯桌看教養,細節看人品。吃飯是一個特殊的人際關係場合,在和別人有互動中,風度和涵養很容易顯露出來。

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記得小的時候,父母做了一桌好菜,剛想動筷子,就被父親呵斥:「爺爺奶奶還沒上桌呢!」

在那之後,每次吃飯,我都會等到大家都坐到餐桌邊,才肯動筷。

如今的孩子,很多都不知道吃飯的規矩,吃飯時敲打碗筷,在盤中翻來翻去……家長卻習以為常,像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容易吃虧。

4、餐桌上,藏著家的溫度,孩子的幸福

我曾經看過一個國外的視頻:不同家庭正在接受同一個採訪,採訪的主題是:「如果你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人個共進晚餐,你選誰?」

爸爸媽媽們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是孩子的回答,卻讓人熱淚盈眶:

原來,與父母們相比,孩子更願意把時間留給父母,在一起簡簡單單地吃頓飯。

不少孩子對幸福最初的認知,往往就在餐桌上。

每天放學回家,媽媽都準備熱騰騰的飯菜在家等著,一家人圍坐桌前,聊著生活的瑣事,孩子會感到無比安心。

而那些餐桌上冷冷清清的家庭,孩子的幸福感會大打折扣。看似簡單的幾道家常小菜,實則是父母的陪伴和呵護,也藏著一個家庭的溫度。

只可惜,有的父母吃飯時,要不嘮叨孩子學習成績,要不就是玩手機,和家人幾乎零互動,這種無意間的舉動,常常帶給孩子深深的失落。

「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

一家人坐在一起,認真、開心地吃頓飯,其實就是幸福離我們最近的時候,也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責任編輯: wendy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