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此文一目瞭然!(組圖)

 2018-06-12 06: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6
    小字

古畫中的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古畫中的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世上有許多立志修行的人忙於瑣事,內心卻一直心浮氣躁。一千多年前的隱士陶淵明告訴世人:內心的寧靜才是最好的修行。

靜觀自在,認清自己的內心

一個人的痛苦多半來源於妄念,就是追求了自己不該追求的東西。我們苦苦追求,求而不得,又遲遲不肯放下。內心波瀾四起,痛苦萬分。其實我們追求的很多東西,並不是生命所必須的,也未必是契合自己秉性的。

陶淵明一生兩次出仕,一次是江州祭酒,一次是彭澤縣令。他討厭官場的迎來送往,討厭對上級的卑躬屈膝。最終,他選擇回歸田園。他說:「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他突然醒悟到自己過去的錯誤,名利官場根本不是自己的菜,也不是自己證明價值的唯一途徑。回到自己的田園,耕讀為業,寫詩自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他的心終於安定了下來。陶淵明辭官歸隱之後,更是喜歡「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真正的清靜無為,使其心靈得到了高度的昇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陶淵明居然能準確地預知自己去世的時間,並且在去世的前一天就為自己寫好了輓歌詩三首。如果不是一個修行得道者,是不可能有這種預測功能的。

中國歷史上從此少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小官,卻多了一個偉大的詩人。人生就是這樣:只有安下心來,才能認清自己,才能開出自己的花。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五首,是田園詩中的精品和極品。他的不朽詩篇和高尚的人品,影響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辛棄疾等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作,同時也為中國文學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他的隱居生活雖然清苦,却也恬淡自得。隱酒赋詩,撫琴讀書,成为後世文人隱士的楷模。最终,陶淵明在「心寧形釋,與萬化冥合」中尋到了精神上的寧静與自由,了悟了人生的真諦──返本歸真。

陶淵明田園詩中的意境。(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陶淵明田園詩中的意境。(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隨遇而安,保持一顆平常心

王維有一首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走到沒有水的地方,就坐下來抬頭看看雲。不要太在意外在的環境,不要太在意得失榮辱。只要內心安寧,人生處處都是風景。

陶淵明曾寫道: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人生就像是一個小舟,在命運的巨浪中前行,何時上岸,何時翻毀都不是由人掌握的。何必想那麼多呢?縱然再執著,再難放下,人也終究會離開這個世界,得失榮辱,名利權位,都是過眼雲煙。

不妨安頓心靈,超然豁達。去耕田、去寫詩,去喝酒,去陪伴父母親人。保持一顆平常心,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就是人生幸福的真相。

来源:儒風大家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