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他們中文那麼差 竟可以「躺著上清華北大」(組圖)

 2018-06-03 05: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國2018年6月3日訊】前幾天,一張圖片在朋友圈刷屏,圖片說明是:人大附中2017屆36個外籍學生,32人考入清華北大。可細看照片,個個都長著一張中國人的面孔。這是怎麼回事呢?

據西洋參考報導,人大附中官網上介紹:人大附中的外籍學生每年都有85%以上的學生考入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其他學生也考入國外一流大學。

原本,清華北大招外籍學生還要進行多項筆試,但2017年清華、北大改革後的國際本科生招生中,除了簡單的漢語水平考試,全部取消筆試,轉而採用申請—審核制(包括材料評審和面試)。

以下是部分漢語水平考試的試題,簡單到「令人髮指」。

這些漢語水平考試,簡單到「令人髮指」
這些漢語水平考試,簡單到「令人髮指」。(網路截圖)

相比於國內高考上清華北大難於登天,只要有簡單的中文基礎,外籍學生可以說是躺著上中國名校。

此外,很多人認為來中國的留學生享受著「超國民待遇」:領全額獎學金,領生活費補貼,住單間或雙人間的留學生公寓,很不公平。

2014年,中國科學院主辦的《中國科學報》曾指出:上海市早在2005年就設立了「上海市外國留學生政府獎學金」,其中A類全額獎學金是學費+生活費(碩士1700/月,博士2000/月)+疾病和意外保險;2014年江蘇出臺政策,外國留學生來江蘇求學,每年可獲得5萬至9萬元獎學金資助,其中每月給留學生發到手的生活費為1500元。

不公平的是,留學生申請獎學金要容易的多,比例遠超中國學生國家獎學金。不少網友感慨:外籍學生在中國真是太受照顧了!不僅入學門檻低了千百倍,入校後還有更優厚的待遇。

大學生
大學生(Adobe Stock圖片)

但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發現,到清華大學攻讀學位的留學生,只佔清華學生總數的5.8%(攻讀本科學位的留學生佔本科生總數的8.8%),和世界一流大學相比,這一比例並不高。比如,牛津大學留學生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鄭凱成,美籍華裔,在美國出生和長大,弗吉尼亞大學歷史和中文專業畢業生,2017年在清華大學做進修生,自媒體達人。

鄭凱成撰文指出,僅在美國就有200多萬二代華人移民(在美國出生和長大)和1.5代華人移民(童年來美,有一定中文基礎),但出於種種原因,他們並不熱衷來中國學習甚至旅遊。到底是為什麼呢?

1、外國學生發現在中國讀書是work hard,play harder

一個讓很多人很難以置信的現象是:美國有不少的華裔很猶豫是否來中國讀書、旅行,是否來中國瞭解這片土地。

原因何在?因為大家面臨同樣的問題,有一些是相當小的事情,比如很多人會一直批評華裔的中文水平,不管他們的中文水平有多好或者有多糟糕。更嚴重的是他們的身份認同,甚至政治認同,都會被很多人重複的詢問。

結果是很多華裔不想來中國學習,即使他們來中國,也很難融入本地人的社會,而只有跟其他外國人和華裔在一起。我之前也跟一個在北京的華裔群體(稱之為YAPPs)交流過,發現雖然他們在北京工作、上學,覺得他們在美國被邊緣化,而希望在中國能避免這些問題,但他們實際上只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交流而基本上不跟中國學生交往。我問他們的創始人為何該如此,他只有告訴我「不予置評「。

我有幸在本科的時候來中國做過幾次交換生(包括大連理工,華東師範大學,清華大學),甚至更早在2004-2005年我也在北京上過1年小學。我在美國讀本科的專業是中國歷史,一直學習中文,2016年畢業後還到清華大學做了一年交換生。

一般來說,交換生是為了學語言而來中國。也有不少的交換生會專門上偏商業的課程。大部分在中國的交換生只是暫時在中國讀一年或者一個學期的書。也有不少的巴基斯坦、韓國、非洲同學會在中國讀四年的本科。

鄭凱成自述: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在中國做交換生的時候其實覺得有點驚訝,因為發現在中國的本科,很多很多本地同學會有逃課、臨時抱佛腳、甚至有考試抄襲作弊等不太認真學習的現象。

當時很多中國朋友給我解釋:在中國的高中,高考是如此的痛苦,所以很多學生到了大學之後就開始變得很隨意,傾向在在學習之外放飛自我,不再那麼刻苦的學習,也不再那麼在意成績或者他們的課程。

我還記得我的很多中國同學總是有時間可以帶我出去玩,請我吃飯,我一直在想他們為何有那麼多空的時間。此外,我原以為我在中國交換會面對一個非常嚴格的、有挑戰的課程,而事實和我想得也很不一樣。

我身邊的外國同學也很快也發現在中國交換也是一個work hard,play harder(努力上課,更加努力玩)的一個機會。其實很多次,我的感覺就是沒有work,只是玩而已。交換項目本身也是比較輕鬆的,加上中國本科的整個寬鬆的狀況,很多交換生就用這個機會來輕鬆學習語言,也許會再加上某一個專業課程,仍然會有足夠的時間來通過旅遊,吃飯,出去玩去體驗中國的文化。

2、美國華裔的父母不太會鼓勵孩子來中國讀書

華裔的父母不太會鼓勵孩子來中國學習,尤其是那些對優質教育資源有很強慾望的華裔家長,他們更希望孩子可以進入世界排名最高的學校,因為這些學校的學歷的含金量以及世界範圍的認可度普遍被認為是更高的。

儘管他們的孩子也許有機會去到清華、北大,甚至能夠得到全額獎學金,可以在國內過得相當舒服,美國很多華裔和華裔的家長還是寧願讓孩子去一個一年學費五萬美金(32萬人民幣左右)的常青籐八校之一,或者至少是一個在美國排名前三十的學校。

此外,還有一個很大的阻力是:「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教育系統的?」

根據國外媒體的常見報導和身邊人的看法,美國華裔對中國中學教育系統的一個普遍理解是「累」,學生很辛苦,沒有自由,天天做考試題,沒有時間去戶外運動,沒有時間去玩,很多人精神壓力過大,喪失了對學習的真正熱情。

讀者評論:

@5AGDG:「估計都是為了考試弄來的國籍,真正在美國長大的孩子,真的有願意去清華北大讀書的嗎?身邊很多小朋友都不會說中文了能聽懂一些中文,說起中國來就是你們國家,去過中國也就幾次,根本不會願意去中國讀大學。」

@vawong:「對,我聽說的也是,大部分都是中國孩子,父母鑽這個空子,給孩子弄一個什麼鳥不拉屎地方的國籍,繞過國家高考獨木橋,以外籍身份申請清華北大。不如前段時間的帕勞買國籍事件。都是為這個準備的。老中的聰明才智都用在怎麼鑽空子佔便宜走捷徑上面了。」

@Rundy:「沒想想這些華裔的來歷?爺爺奶奶都是北京海淀的。哈哈」

責任編輯: 張海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