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哲學家王陽明。(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與朋友走在通往杉林溪的山道上,一塊刻有中國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詩詞的石碑映入眼簾。只見那詩中寫道:「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有人眼大如天,還見山高月更闊。」意思是說:「山很近月亮很遠,便會覺得山比月亮還大;但假如眼睛像天一樣大的話,就會真正知道山很高、很大,可是月亮更高、更大。」
靜觀塵世 心量大才能眼界寬
冷眼觀塵世,雖然覺得世間的俗事已經看透了,但是如何能識別真假、明辨是非,甚至完全看透事物的本質,仍然需要很高的修為和足夠大的心量。偶爾在山中打坐冥想,閉目看到的景像是不僅月亮很小,其實連太陽都是形如籃球的小行星,儘管理智上告訴我即使是月亮也遠比眼前的山大得多。由此可見,只觀近景和遠景都無法判別物體真正的大小。那是因為人的心量不同,觀看事物的眼睛也不同,凡夫肉眼所看到的事物如果換一個角度或境界去看,就會有天壤之別了。
矗立杉林溪山道上的王陽明詩碑。(攝影:李雲飛/看中國)
人的眼界與人的心量有很大的關聯,心量大智慧就大,眼界自然也會高。蘇軾《題西林壁》詩中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是妙句,身在其中或許永遠看不到事物的真貌,一旦跳出圈子之外,從高處俯瞰整個廬山,那山的全貌就會一覽無餘。因此,當我在心緒躊躇彷徨之際,當身陷流言中傷之時,我不是選擇爭辯,而是默默地先讓自己的內心安靜下來,然後在圈子之外靜觀花開花落。此時事情的真相往往不辯自明,而我卻在過程中磨練了心智,擴大了心量,內心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作為一個有神論者,我一直相信在人間之外還有神佛等更高級的生命存在,而那些高級生命斷然不會與人發生任何爭執。因此,當人的心中能把大事化小之時,其智慧與心量也會隨之增大。一顆安靜祥和的心,是歷經風雨與磨礪之後才能達到的崇高精神境界。
人不可貌相 高手在民間
根據清代著名學者紀昀晚年所作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過去曾有一位出家人獨自住在一間小廟裡。這個廟裡沒有任何法器,也沒有人看到這位出家人唸經或念佛。他也不像一般的和尚那樣做早晚課,甚至連對佛祖香花的供養都時有時無。他僅是自己在院子裡種一點兒菜,維持生活。
附近的人看到他時,他除了頭上沒有頭髮、沒有妻子之外,跟一般人完全沒有區別。這個出家人平常的行動作為,也沒有人瞧得起他。他在這個破廟裡一直住了二、三十年,有一天他把鄰居召集起來,告訴大家他要往生了。然後就坐著那兒,一聲不響地圓寂了。
因此,一個人內在的修為,凡夫肉眼往往會看錯。一個人即使貌不驚人,沒有顯赫的社會地位,但是只要他真心修行,他的心就會越來越清淨。繁華三千,都會隨著歲月的流逝化為塵土,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才是一個生命生存的價值所在。人不可貌相,民間的高手偶爾所展現的真機時常讓世人膛目結舌,目瞪口呆。即使是校場比武,也不要小瞧那些在場外看熱鬧的觀眾,說不定高手就在其中!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