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不停地從淺水窪裡撿起小魚,扔回大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一位美國教師在中國某醫學院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在暴風雨後的一個早晨,一位男士在海邊散步,注意到沙灘的淺水窪裡,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捲上岸來的小魚。被困的小魚儘管近在海邊,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然而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裡的水就會被沙粒吸乾,被太陽蒸乾,小魚就會乾涸而死。
這位男士突然發現海邊有一個小男孩不停地從淺水窪裡撿起小魚,扔回大海。男士禁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窪裡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回地回答。
「哦?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還大海。
其實,這個故事恰好對應了泰戈爾的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因此,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讓學生擁有「這條魚在乎」的美麗心境。
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當上了美國一所中學的校長,每當一位新教師來到學校,他就會交給那位教師一封信,信中寫道:「親愛的老師,我親眼看到人類不應該見到的情景: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看到這一切,我懷疑: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長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為有人性的人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價值。」
很顯然,人類有獸性的一面和天使的一面。教育者的目的是使人的靈魂得到鍛練,克服獸性而轉化向天使的一面。
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單純的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這是教育久遠而宏大的終極旨趣。否則,你擁有的知識愈多,對人類,對生命的危害愈大。
時下,我們的學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學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養成,以致於有些學生對生命、對世事愈來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
所以,一位日本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要培養學生「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這種情懷就是在乎沙灘上每一條小魚的生命的男孩所擁有的情懷。否則,視小魚如草芥,給鮮花以蹂躪,即使其道德評分或許很高,也失去了人的生命價值。
對人的尊重,對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曉生命的不可重複性。人不應無端地剝奪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級的生命。當一個人對低級的生物或動物毫無憐愛之情時,你能指望他尊重高級的生命嗎?反之,當一個人充滿了對小草、小魚生命的關懷時,對於高級的生命、對於人的生命,他能不尊重嗎?
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一個對外部世界冷漠無情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一個由許多對生活、對生命無動於衷的人組成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作為教育者,也許有許多具體的工作要做,有許多具體的課業要抓,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人文情懷,其中最基礎、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點乃是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良知。
責任編輯: wendy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