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中國料理中都添加了一些中藥材料,獨具風味。(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料理舉世聞名,色、香、味俱全,在許多菜餚中都少不了要添加一些中藥材料,來增加獨特的風味。
一般常用的材料多屬香辛料,約有二、三十種之多,有些是粉末狀,也有一些是用石臼搗碎後以布包起來使用。以香辛料烹飪食物可以起到刺激胃口,增加食慾,發汗禦寒的作用,因此一般寒冷的地方喜歡多加辛辣材料,其引起的強烈刺激能適合生理之需求。
依「藥食同源」法則,以「咖哩」為例,組成咖哩的中藥材料就有薑黃、胡椒、辣椒、生薑、芥子、肉桂、肉豆蔻、丁香、草豆蔻、茴香、大茴香(八角)、胡荽子、馬芹等。我們常吃的滷味五香粉材料有蔥、薑、辣椒、胡椒、山椒、丁香、肉桂、陳皮、八角、豆蔻、白芷、砂仁等。以下介紹給您一些常用的香料,以及乾隆御廚打造的「蘇造湯」滷汁秘方。
滷肉常用配方
八角5克,桂皮、甘草、花椒各3克,茴香、砂糖各2克,丁香、廣木香、肉豆蔻、草果各1克,香松、白芷、山奈各2克、生薑1塊,老酒20c.c.,鹽150克,醬油20c.c.,肉3公斤,加水3公升。
1、八角
在中國菜中,常少量加在魚肉類材料中,用來烹飪紅燒、滷制,常和五香等燉製厚味菜餚,是五香粉之一。
2、桂皮
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為樟科植物天竺桂、陰香、細葉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樹皮的通稱。是常用中藥,常做為食品香料或烹飪調料,是五香粉之一。
3、甘草
具溫和芳香味及甘甜味,匹配性強,用於滷包提供天然的甘甜氣味;加於肉類之中,可增加肉的甘甜味,減少味精的使用。
4、花椒
作為調味料,花椒果及種子可除各種肉類的腥氣;促進唾液分泌增加食慾。但體質陰虛火旺的人忌用;孕婦要慎用。
5、小茴香
小茴香籽作為調料的歷史悠久,在中國是用來燉肉,莖葉用於製作餃子餡,在歐洲則常用於烹調魚類。印度人除用在很多咖哩中,還把它烤香在飯後吃一小勺消口臭。
6、丁香
漢代稱丁香為雞舌香,用於口含,漢朝大臣向皇帝起奏時,必須口含雞舌香除口臭。唐代時丁香從印尼進口,用於烹調和入酒,丁香除用於烹調外,還可作為製茶、香菸、焚香的添加劑。
7、肉豆蔻
一般使用部分是硬種子,可以提煉精油,也可磨成粉末當成調味用的香料。
8、白芷
有去腥、增香的作用。
9、陳皮
調味上,可以除膻、增鮮,但脾胃虛寒的人少用。
10、草果
又稱草豆蔻,傳統中餐烹飪經常用草果的辛辣香氣來遮蓋肉類的腥味,特別是在燉煮牛羊肉中。草果也是一些調味料的成分之一,例如五香粉、咖哩粉。
11、砂仁
在中國有逾一千三百年應用歷史,香氣濃郁,是下廚做菜常用的調味品之一。
12、薑黃
為咖哩的主要香料之一,主成分薑黃素(curcumin)具有一些醫療保健的效果,但孕婦少食。
3種家常滷汁的調配
桂皮、八角、甘草、草果各10克,丁香、花椒、沙薑各3克,沸騰的高湯6~10杯加米酒3杯,醬油1杯,冰糖20克。
丁香、茴香、花椒、桂皮、白芷、砂仁各4克,草果1個,蔥20克,生薑7克,醬油半杯,米酒20 cc,清雞湯6~10杯。
丁香、八角、桂皮各20克,水6~10杯,砂糖4克,醬油1杯。
最簡單的滷汁配方
丁香、甘草、艾葉、白芷、砂仁各11克,打碎裝於棉製袋中。加雞湯6~10杯,醬油1杯,米酒2克燉煮。
乾隆御廚的「蘇造湯」滷汁
「蘇造湯」滷汁的典故是:清乾隆45年,皇帝巡視南方,曾下榻揚州安瀾園陳元龍家中。陳府家廚張東官烹煮的菜餚很受乾隆皇喜愛,之後張東官奉詔隨乾隆入宮,深知乾隆喜愛味道厚重濃郁的食物,於是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9味香料烹製出菜供膳。
這9味香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節氣不同,人的體質也會跟著改變,因此又依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調配出不一樣的配方;因為張東官是蘇州人,就稱他所調配的滷汁為「蘇造湯」,這道滷肉就稱「蘇造肉」。
責任編輯: 亞靜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