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銀行財報解讀

【看中國2018年4月7日訊】中國的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2017年營業收入共2.56萬億(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了4%,利潤總額將近一萬億(9573億),增速達到6.3%。相比2016年來講,交出的這份成績單還是不錯的。因為2016年它們是整體退步,收入下滑了將近2%,而現在終於改變方向,重新開始增長。

如果和去年的中期財報相比,當時全行業營收同比下降了1.27%,淨利潤同比增幅僅4%,很顯然五大行作為整體跑贏了行業水平。

同時,五大行的不良貸款率相比去年同期明顯下降,降到1.56%。這是個什麼水平?2017年末,行業披露的商業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是1.74%,再次跑贏全行業,而且和去年中報1.63%的不良率相比,也出現下降。跟同行比、跟自己比、跟過去的自己比,情況都在改善。

為什麼這些大銀行看起來表現要更好一些呢?

很顯然,銀行業是存在規模效應的,你管理1塊錢的資本和管理1個億的資本,邊際成本其實沒什麼明顯變化,你還是需要一樣的分析師、一樣的資料庫、一樣的安全系統。這些固定成本,並不會因為你生意做的小就不需要,也不會因為你生意做大了,就額外多花錢。在這一點上,銀行這個生意和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是一樣的,大家都是做數據生意,所有的數據生意,對邊際成本都不敏感,都是越大成本越低,越大越有規模優勢。

所以五大行年報總體歸結下來就是一句話:控制了風險的同時,重新實現了增長,整體好於行業平均水平。那麼作為投資者來講,我們如何來對這門生意進行評估呢?

一般來講,外界評判一個生意,大家都是去看淨利潤,就是俗稱的賺不賺錢。尤其對於銀行,外界特別喜歡盯著銀行的利潤看,喜歡調侃銀行掙錢的姿勢,其實站著還是躺著根本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究竟賺這個錢,投入了多少資本,甚至連利潤本身都不是特別重要。

查理芒格曾經說過,他們做了一輩子投資,當看到一家金融公司的利潤特別好,高速增長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而是緊張。因為金融公司調節利潤的合理會計手段有太多太多,因此,我們其實不是太在意它精確的利潤是多少,營業收入的變化可能還更加可靠一些。

除此之外,其實真正重要的是,賺出的這筆利潤,你究竟投入了多少資本?比如說,同樣是賺100塊錢,有人是投資100萬蓋了一座工廠生產產品,有人是10萬買輛車做網約車,兩個人都是賺100塊,但是很顯然,他們的盈利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因為他們投入的資本不一樣。

對於銀行來講也一樣,利潤多少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投入了多少資本來賺到這個錢。考慮到以上因素,衡量銀行賺錢能力最有效的標準,是看它的總資產回報率(ROA),總資產回報率同時考慮了銀行使用自有資本,使用股東的資本,以及使用負債也就是儲戶的資本,所有的錢在它手裡的使用效率,是最全面評價銀行資金使用效率和賺錢能力的方法。那麼一目瞭然,工商銀行1.14%,建設銀行1.12%,不僅遠超其他三大行,而且是僅次於招商銀行1.15%的業界第一梯隊的水平。

本文留言

作者許樹澤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