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畫中的彩虹。(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聽我父母說,我一歲多就會畫大汽車了。大學裡我學設計專業,美術老師評價我的畫是「專業水平」,可我的女兒三歲多時,還畫不出什麼東西,作為母親,我真有點著急。聽說多倫多有一家聞啟文化學校,是一所綜合性的中文才藝學校,週末孩子去一天,就可以選修各個不同的才藝項目,免去了父母們帶孩子在各個專業學校間奔波的時間,女兒四歲多時我把她送去學習,還特地選了美術課,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她在專業老師教導下會開竅。
沒想到第一天晚上我去接孩子時,校長說我的孩子畫得又快又好。我聽了很驚訝,有這事兒?在家怎麼沒看出來?之後我遇到美術老師,年輕又幽默。聊起課上的情況,他說我的女兒很喜歡在群體裡做事,很多孩子一起她就興致高漲。老師也很有一套教育小孩的方法,可以激勵孩子的繪畫興趣。我覺得我放棄閉門造車讓女兒出來學習,是正確的決定。
一年後,多倫多青少年中華才藝大賽要舉行了。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前,很多香港移民來到多倫多。他們希望在加拿大把優秀的中華文化傳統發揚光大,也懷念故鄉香港,於是組織了這個賽事,讓下一代能夠繼承多才多藝的中華文化傳統。之後大陸移民潮到來,組織者修改了比賽規則,讓華人孩子和學習中華文化的加拿大孩子都能參加。朗誦比賽分為國語和粵語;書法比賽分為正體和簡體等,使這項賽事變成了華人社區最全面、最有包容性的青少年才藝大賽。繪畫作為四藝之一,是古人修身養性的重要方式,自然也是這個賽事的主項之一。我的女兒因為在美術課上表現出色,被聞啟學校選送參加繪畫比賽。準備比賽就靠家長了,這下我這個會畫畫的媽可有了用武之地。
認識大千世界
這次繪畫比賽的題目是「海底世界」。我帶女兒去看水族館,看動畫片《海底總動員》,先幫助她認識海底世界。女兒很高興媽媽用這麼多時間陪她玩。
之後我問她:「海底有花嗎?」「有花!是海葵。」「海底有樹嗎?」「有樹,是珊瑚樹!」「海底有草嗎?」「有草,是海藻!」「海底有馬嗎?」「有馬,是海馬!」「海底有星星嗎?」「有,是海星!」
看女兒都答出來了,我又問難一點的問題:「海底有蝴蝶嗎?」「嗯……沒有。」我給她看了一段蛤蜊游泳的視頻。看著蛤蜊在水中拍打著一對翅膀一樣的貝殼翩翩起舞,女兒高興地說:「真像蝴蝶啊!」我又問:「海底有氣球嗎?」「嗯……沒有。」我又給她看各種水母的視頻。看著五顏六色的半透明的水母在水中懸浮,女兒驚嘆它們真的很像節日的氣球。
我接著問她更難的問題:「海底有人嗎?」「嗯……沒有。噢,不對不對,有人!是美人魚!」我很高興孩子的思維被拓寬了。又問:「海底有房子嗎?」「嗯……沒有。噢,不對不對,有龍王住的水晶宮!」這是女兒看動畫片《大鬧天宮》長的見識。我補充:「還不止這些呢!貝殼是蛤蜊的家,海螺殼是寄居蟹的家,海葵是小丑魚的家……」
我開始問她最難的一個問題:「海底有大氣嗎?有天空嗎?」「嗯……沒有。」「你看蛤蜊在水裡游泳和蝴蝶在空氣裡飛舞很像對嗎?我們人和地面上的生物是生存在空氣的環境中,但是海底生物是生活在海水的環境中,對它們來說,海水就和我們身邊的空氣一樣平常。它們看到海水中游泳的魚,就像我們看到的天空中飛翔的鳥。對我們來說,大氣層形成了天穹的感覺,我們就看到了藍天;對海洋生物來說,海水與大氣界面的就像我們眼中的天空一樣。」
「噢,原來海洋生物的天空是海面!」「對了,孩子!所以你要明白,不同的生物的生存方式與生存條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千萬不要用自己的生存條件作為唯一標準來界定其他環境下能否有生物。有些人類眼裡的不毛之地,可能也有繁榮的生態圈;有些人類認為是沒有生命的物質,可能也有它們的生存方式,只是人看不出來。在其他的生存環境中,那裡的生物也有它們感覺美好的事物,在它們的境界享受著按照它們的標準覺得快樂的生活。」
瞭解家庭生活
看了這麼多,我讓女兒自己決定畫面的內容。女兒說絕對不要畫潛水員,她不喜歡那些戴著奇怪裝備的海底入侵者,我真驚訝她小小年紀竟然這樣尊重大自然。那畫什麼呢?她說她最喜歡小丑魚,要畫小丑魚的一家。我覺得這些想法很有趣,而且小丑魚的橘色和海水的藍色又是對比色,畫面會很醒目。
於是我鋪好紙,讓她先自己畫。她畫了大中小三條魚,排成一隊。我告訴她:「一條線的構圖,畫面太呆板,應該改成三角形的,這是經典的畫面構圖,既靈活,又穩定。爸爸魚,媽媽魚和寶寶魚應該怎麼排呢?」女兒想不明白。我開釋:「爸爸魚個頭兒最大,應該在最上面。爸爸是一家之主,要保護媽媽和孩子。下面兩條魚,媽媽魚應該排在前面,因為媽媽要照顧孩子,還要支持爸爸。寶寶魚在最後,它是個好孩子,跟著爸爸媽媽。」於是女兒畫出了一組橘黃色的小丑魚。
之後我問她:「它們是一家人,那麼家在哪呢?」女兒說:「對了,它們住在海葵裡!」女兒在最下面的沙地上畫上兩朵海葵,給它們一個兩居室套房。我又啟發孩子根據我們家的住宅想想小丑魚的家應該怎麼建。於是女兒在畫面的最左邊和最右邊都畫上了海藻,好像柵欄圍起了前院和後院;地上散落著彩色的石子和貝殼,好像她在院子裡玩耍時的玩具;海水中,飄著五顏六色的水母,好像開生日派對時的氣球,再塗上淡藍的底色,好像魚兒們的天空……這樣,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小丑魚的家就定稿了。
培養評價事物的方式
內容選好後,在比賽前一週,我讓女兒每天用比賽規格的紙,把這個內容畫一遍,必須在規定時間完成。
開始女兒總是不敢下手,畫幾筆就著急地說:「壞了壞了,畫錯了。」然後就忙著用橡皮擦掉。我說:「你不要緊張,就大膽的畫!畫畫沒有對錯,只有好壞。畫得不夠好,也不是錯,不要急於擦掉。覺得哪裡不好,就以它為參照進行修正,把不好的往好裡變,比你擦掉了重新畫,要容易把握。」
這是我最希望女兒通過繪畫能夠學到的評價事物的方法。在我的人生經歷中,我的理科學得非常好,可是我發現和我的理科學得同樣好的學生,成人後往往思維比較偏執,只知對錯,不知好壞。而且把對錯看得非常絕對,有一點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或者不符合自己觀念的地方,就認為是錯的,卻不知好與壞之間有很大的一個程度的變化,超出好壞之外,才能談得上對錯。我由此發現,美術訓練可以幫助人認識事物時,懂得衡量程度的差別,對事物作出更加客觀的評價,對他人的思想行為更有包容心。
每當練習還有十分鐘就要結束時,我都會提醒女兒,還有什麼沒有畫的趕緊先畫上,可以省略的就先不畫,有時間再來推敲細節。
我希望這個訓練讓女兒明白,人生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慢工出細活。許多事情在一定時間中必須完成,否則機緣一過,就再沒有機會。在數學競賽裡,一百道題如果在規定時間只能做完九十九道,如果全對也是很好的成績。但是畫畫如果一部分沒有按時全部完成,不管其他部分做得多完美,仍然是一件沒有完成的作品,整體也等於零,那就是最壞的結果。所以一定要思維全面,整體把握,在整體能夠完成的情況下,再去突出重點。
緊張的比賽後捧回獎盃
比賽當天我送她進賽場。在人山人海中排隊,我告訴五歲的女兒不要緊張,只去專注自己的畫面,不要管周圍發生什麼。我最後提示她呈現選題內容應該注意的要點,然後目送她走進巨大的比賽場地。
賽完後,女兒第一句話就對我說:「我畫得好!」我說:「這就可以了,只要你自己滿意就行,成績是和別人比較的結果,不重要。」「但是我把小丑魚身上一處應該留白的地方塗上橘黃色了,我就用白色蠟筆使勁地改。」我知道白色蠟筆的覆蓋能力是不能完全遮住較深的顏色的,但還是鼓勵她:「你發現問題,能去改就很好。」
幾天後,我得到通知,女兒取得了她的年齡組的銀獎。於是一家人歡天喜地去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參加頒獎典禮。大廳裡貼著所有的獲獎作品,我帶著女兒觀看,挨個給她講解畫面的內容與技巧。看到她的年齡組的金獎的人魚公主和銅獎的鯨魚二重唱時,我說:「這兩幅畫都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畫畫是沒有絕對的好的,所以銅獎的畫你也要學習。你沒有獲得金獎,要懂得天外有天,還要繼續努力。」
就這樣,五歲的女兒捧回她人生的第一個獎盃,得到第一筆獎金。更難得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她可以開闊眼界,培養靈活的頭腦,豁達的胸懷,全面的思考,瞭解世界的多樣和家庭的倫理。比起繪畫技巧,這些人生的財富是她更大的收穫。
責任編輯: 李雲飛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