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買車5大誤區 你們都得中槍(圖)
華人買車5大誤區 (圖片來源: pixabay )
【看中國2018年3月30日訊】車幾乎成了海外華人生活的必需品,因為沒有車出行是十分不方便的。那麼,華人消費者買車時有幾個普遍都會存在的誤區,不信來看看。
1、別管我坐幾個人,空間得大,至少看著得大
話說,後排空間的問題,就算四個人出行,腿部一拳多的空間、頭部兩三指的空間也足夠了吧。NO,現在小型SUV都一拳多的空間了,我得要邁巴赫S級那種可以在後排蹲下的空間才完美。
以至於合資品牌或者進口車到了中國自覺加「L」,這年頭,後屁股不帶個「L」要麼沒面兒,要麼我是追求操控的有精神使者。再比如朗逸,朗逸可會研究中國消費者:「我空間實際不大,但是我把後排坐墊做短,顯得大」。
其實空間越大越好嗎?搞清自己的出行需求,空間夠用即可,省點車長,停車方便;減輕點重量,油耗還低點;多好啊。
2、車門這麼輕?破車不結實吧,用料不好吧,不像好車
很多人的說法都是:日系車關車門的感覺太單薄,差評;德系車厚重感比較足,點讚。關起車門,阻尼感小,金屬撞擊的輕薄聲音明顯,這車就次;關車門有「悶響」,厚重感,就好;是這樣嗎?
以老款悅動和老款速銳為例,速銳車門的厚重感、阻尼感簡直比悅動強了不止一兩個級別。但實際體驗呢?速銳的整體隔音效果並不比悅動優秀。
車門的鎖扣設計、鉸鏈設計、門板中的填充物等都會影響到關車門的厚重感;但絕不是有厚重感就代表好,很多修理店都能加密封膠條、填充物以至關車門有厚重感,但結果對於隔音或其他方面幾乎沒有提升。
所以,不要太關注這些無所謂的細節,只要車的大方面好就可以。
3、中控大塑料啊,咋也給我來點真皮、搪塑吧
選車時摸中控材質,是很多消費者都有的動作。但只是選車時候摸,真正到日常用車,試問大家有幾個人碰過中控臺,那麼中控臺到底是軟的還是硬的,對咱們產生什麼影響了嗎?除了異味,其他的影響是不是並沒有。
一些搪塑內飾,除了表面的橡膠,表層與中控面板中間還有發泡層。這兩個東西都是異味的罪魁禍首,反正日常用車也不會沒事趴中控上待著,不管它啥材質,只要沒有異味,對身體的傷害盡量降低不就好了嗎?
額外說一句:異味中的有毒物質較多,如果新車存在異味,請多通風、用一些水果皮、炭包等吸附一下異味。
4、配置別管能不能用到,我要一大堆配置,舒坦
現如今汽車配置越來越豐富,座椅記憶、換擋撥片、自動泊車等等,配置表上一大堆黑點點。但在我們實際用車中,信不信有好多司機都是「哦,原來我這車還有這玩意,哦,從這開啊」。
實際汽車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是個代步工具,真正對各種舒適性配置的需求並沒有多高。這時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搞清楚這些配置都是幹嘛用的,我們日常需不需要,避免配置浪費。一方面或者省錢,一方面或者我們可以入手更高端的低配車型。何樂而不為呢?
5、百公里加速11秒啊,太肉了,不行我要帶T
很多消費者對這種「運動性」、「操控性」看起來還是蠻重視的,百公里加速慢不行、側傾支撐不到位不行......據調查,大陸八成消費者沒有日常地板油、極限過彎或其他極限操控的習慣。
更多的情況是,我們是不是沒太大必要糾結這百公里加速的一兩秒。在4S店試駕時,我們也要以日常駕駛風格來試駕,看車輛的動力、支撐是否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把這所謂的、對於一些消費者來說並不重要的「操控追求」轉化成舒適、經濟豈不更好?
總結:對於一些面子工程,比如這車看起來高不高檔,除了有接待需求的消費者,其他消費者可以不那麼看重。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車,避免追風、面子,也許可以讓愛車更適合自己哦,畢竟車是自己來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