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們,池塘裡的水已經越來越熱了…(組圖)
中國的通脹會如虎扑般來襲嗎?(圖片來源:Getty Image)
【看中國2018年3月15日訊】3月9日,中國國家統計據公布的CPI(消費者價格指數)數據大大超出市場的預期——同比達到了2.9%!這是2013年11月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PPI(生產者價格指數)自從去年10月開始不斷溫和回落。
以前討論過相關問題。從歷史的眼光來看,CPI、PPI兩者具有比較強的走勢一致性,很難長期運行互相背離的走勢。當時有些專家認為,由於終端需求不足,PPI需要向CPI靠攏,本人不同意這一觀點。現在來看,兩種看法都有偏頗,實際的走勢是兩者互相靠近。
一般來說,中國農曆新年節日的月份CPI相對較高,這是因為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帶來的問題。但過去三年,春節月份的CPI比較起來很有意思,2015年2月是1.4%,2016年2月是2.3%,2017年1月是2.5%,是步步高的姿態,所以,純粹用節日因素來解釋通脹超出預期是不合適的。同時,CPI環比也是連續走高,更不能僅僅用農曆新年的因素來解釋。
近期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變動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
個人認為,現在的市場過度注重於通過單類商品的價格匯總來判斷通脹走勢,這種做法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對未來中長期通脹走勢的判斷並沒有太大的益處。現在市場的終端需求比較低迷屬於事實,比如:中汽協宣布的數據是,2月份汽車銷量報171萬輛,同比下降了20.8%,而智能手機的銷量已經連續幾個月同比下降。在消費比較低迷的時期,通脹確實受到壓制。
但此時,預計通脹上行的依據是什麼哪?
第一,管理層不准許發生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這是政策要求確保的,是紅線。
但是,債務問題也切切實實擺在面前,比如,去年2季度,山東地方企業的債務問題不斷登上媒體版面;丹東港的債務問題也斷斷續續;現在,海航的流動性問題也盡人皆知,債務問題不斷爆發,就會不斷推動市場利率走高,當走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債務問題就會集中爆發,這顯然就是金融危機。顯然,這不是央行所樂見的,直接違反了政策的要求,央行怎麼辦哪?就只能不斷向市場注水。今年,先有普惠金融降准,後有銀監會調整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再加上央行的逆回購,都屬於注水行為,目的是壓制利率。最近一個月,國債收益率有小幅下滑,就與央行的行為有關。
如果債務問題集中爆發,就是金融危機,當然會帶來通貨緊縮。但為了貫徹政策要求,央行不斷用注水的方式確保不發生金融危機,其結局只能是通脹走高,當然也是紙幣貶值。也就是說,確保不發生金融危機這句話,本身就已經指明了通脹的走向。
第二,當任何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開始明顯下降時,都意味著國際收支平衡出現了問題。
此時,解決的辦法有推動貨幣貶值、限制資本外流、控制進口、擴大出口等多種辦法。可去年以來,央媽顯然不希望本幣貶值;在今天的國際局勢之下,徹底凍結資本流動也比較困難,或許也不是央行所願,這將給國際組織落下口舌;在今天的國際貿易局勢下,繼續通過各種手段推動出口,會加劇貿易摩擦,這就決定限制進口將是可選手段之一。現在,有些小類商品的價格已經有所反應,比如西藥等,但這種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的辦法就需要付出通脹的代價。
更重要的是,去年,煤炭價格在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下,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漲,去年四季度國內天然氣價格出現暴漲。煤炭和天然氣都是最基礎的能源,是一國經濟生活中最基礎的價格,它們的價格上漲會推動很多下游基礎商品的價格,包括化肥、農藥、電力、農產品、化工品等等,它們再通過各自產業鏈的傳導之後,就會出現終端價格普漲,推動通脹上升。
無論供給側改革還是央媽時不時注水,本質都源於債務的需要。2017年11月底,國企債務突破百萬億,而且還在繼續膨脹之中,加上政府債務和私人債務,估計總額已經超過200萬億,這是巨大的堰塞湖,如果要力保堰塞湖不集體潰壩,就決定了政策走向和央媽的行為,只能是不斷推動通脹,稀釋債務。
第三,氣候因素。
雖然很多人認為氣候因素不能列為財經問題的依據,因為難以準確判斷。但是,從宏觀走勢上依舊是可以預判的,未來一些年份,極端氣候對地球的影響將越來越大,干擾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活動,是推動通脹的不可忽視的力量,這種影響將會長期存在。
現在,阿根廷等南美國家正在遭遇幾十年不遇的乾旱,而歐洲國家卻還處於寒冷的冰天雪地之中,氣候問題將是未來考慮任何問題時的核心因素
在此,核心因素是,只要央行不准許債務一次性出清(金融危機是出清的方式),央媽就只能不斷注水,最終都會帶來通脹,因為通脹本質是貨幣行為。以往,通脹指數被認為是豬肉指數,但2月豬肉價格大幅下跌,通脹依舊快速走高,這也在意味著通脹是貨幣行為。
現在是央行開始頭痛的時候,PPI不斷下滑,顯然說明工業生產正在下行,這決定著就業率、財政收入增速等核心指標;而通脹開始上行,又開始威脅下層人士的生活。滯漲的跡象已經初步顯示,央媽該怎麼辦?雖然短期內或許央行不願意加息,必須考慮財政收入,還要考慮有可能發生的貿易戰對出口帶來的衝擊,但當通脹率越過3%一段時間之後,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央媽也只能無奈加息。
現在通脹開始走高,意味著池塘中的水已經越來越熱。
對於樓市來說,如果加息肯定是利空,因為房貸的負擔加重。但對於股市的投資者來說,央行時不時注水的行為卻相對有利,抗通脹的股票是比較合適的選擇,唯一要避免落入實體需求低迷的陷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