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分析:發明信用卡的目的讓人大吃一驚
原文標題:信用卡極簡史
近代信用卡的起源,它其實不是銀行發明的。(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2月26日訊】統計局公布了一個數據,去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近37萬億,同比增長幅度為10.2%,可以看到,消費增速依然大幅跑贏了GDP。
過去我們曾經用跑車的四個輪子隱喻中國經濟,當時是兩個前輪驅動——房地產和基建投資。但是現在,車子已經從前驅變成後驅,從投資拉動,變成了消費驅動。
因此,如果消費是一臺重要的發動機,那我們很有興趣來探究一下,這臺發動機的燃料又是什麼?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消費呢?
10%左右的這個速度絕對值肯定不算高,畢竟在過去我們GDP兩位數高增長的時代,消費的增速達到18%都很常見。當現在GDP進入一位數增長的穩健階段,投資的速度降得更快,因此消費就挑大樑了。
重點不在於高,而在於,你是否覺得10%這個數字,好像很眼熟?
沒錯,你會發現無論內地還是香港,市場整體的股權回報率,這些年就是平均在10%左右。
那麼股權回報率的基礎是什麼?其實就是利潤的持續高增長,一項資產的利潤如果長期能維持10%的增長,那麼它的長期回報率就是10%。你會發現,平均來講,大多數公司的利潤增長率就在10%附近,略微比GDP高一點。
重點來了,大多數公司的利潤每年增長10%左右,同時你發現全社會作為整體,消費零售額的增長也是10%左右。這是一個巧合嗎?顯然不是,企業利潤和消費額之間是相關關係,企業利潤水平,是關乎消費水準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裡面的道理很簡單,工資是我們絕大部分人的重要收入來源。你這部分工資收入,其實是另外一個人的一筆支出,這個人的名字叫企業。
企業支出的基礎來自於它的收入,否則它憑空支出就會虧錢,它肯定不干。因此只有企業收入增長,它的支出才會增長,它的支出預算增長,員工工資才有上調的空間。最後,你會發現在無形之手的市場規律之下,收入的增長和企業的增長基本同步了!你的這部分提高的收入,就轉化成了同步的消費增長。
關於消費的第二個重要因素是金融和支付手段。
講個故事,1949年,美國商人納馬拉在紐約一家飯店招待客人用餐,結賬的時候他翻遍了衣服所有的口袋也沒找到皮夾,才想起來,錢包忘在昨天穿的衣服口袋裡了。
他尷尬萬分,無奈之下,只有給妻子打電話,讓她趕緊送錢過來。有了這次尷尬的經歷,納馬拉琢磨著:如果有一種東西能夠隨身帶在身上,付款時候還能不使用現金,那不就方便多了麼!
於是他就聯合另外兩個朋友一起投資1萬美元,成立了一家叫吃貨的俱樂部(Diners'Club)。這個俱樂部的憑證就是一張叫做吃貨卡的會員卡,拿著它可以在不同的餐廳直接簽賬。
這張吃貨卡,就是近代信用卡的起源,它其實不是銀行發明的,而是一群吃貨發明的。消費者在消費的時候,吃貨俱樂部先行給各大餐廳墊資,於是就衍生出了信用卡先消費,後付款的商業模式。
你可能會擔心,這個吃貨俱樂部難道不怕壞賬嗎?他不怕客戶消費了不還錢麼?
這個俱樂部還真是很聰明的打造了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每名會員18美元/年的入會費,它的100萬持卡人,一年僅年費就高達1800萬美元。這在上個世紀可是一筆巨大的數字,可以說在一開始,信用卡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業模式。
這種新生事物的快速流行,直接培養了美國一代人的信用消費習慣。人們快速的接受了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買賣雙方都樂見其成,都願意享受過度授信的快樂,而不願承擔過度授信的責任,這種對於信用的過度濫用和層層衍生品的嵌套,又最終導致了十年一個輪迴的現代經濟危機現象。
當然,這可能就說的有點遠了,但總之,金融的支持,會讓消費者在收入的基礎上大幅提高消費能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