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與經濟的糾葛
【看中國2018年2月13日訊】股市雖曾被稱為「經濟的櫥窗」,但股價走勢和實體經濟的盛衰,常常互不搭配;金融市場可以出現一週5%的漲跌,不過,實體經濟通常會慢慢走出趨勢。現實的經驗顯示,經濟成長不保證股市上漲,股市下跌也不代表經濟一定走弱,其中的時間差,只好任由專家解讀。
2008年金融海嘯時,先進國家成長几乎陷入停滯,開發中國家在中國帶頭下則依然強勁擴張,其後美英等國雖重拾成長動能,但雙速成長現像一直持續,只是在某個時間點就換了角色,2010年後中國動輒10%左右的經濟成長率不再,巴西、俄羅斯等原物料出口國也隨著陷入衰退。
不過,全球成長不平衡的現象,在2017年有了改變,美國繼續穩定擴張,失業率降至長期失業率之下,歐盟的經濟成長率也超乎預期,第三、四季均超過2.5%,日本在低迷之後,有調高成長率的可能,主要經濟體均回到成長軌道;而巴西、俄羅斯也開始正成長,中國的成長率則扭轉連續六年數據下滑的走勢,經濟成長達到6.9%。
就在經濟樂觀預期及寬鬆貨幣政策助陣下,全球股市早就一再攀高,歐、美等多國股市屢創歷史新高,2017年全球股市市值增加九兆美元以上。剛卸任的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Janet Yellen)去年年中就說有生之年可能不會再見到難以收拾的金融危機,而由歐洲央行上週剛發布的「經濟公報」(Economic Bulletin),也明確指出全球經濟穩定擴張,且達成一致性成長的信號已更為明確。
公私部門對未來大都樂觀,上週卻發生意外轉折。美國道瓊股價指數週一及週四分別下跌千點以上,全週下跌了5.2%,創兩年來最大的單週跌幅,受此影響,全球股市激烈震盪後紛紛走低,2017年增加之市值已蒸發近半。
除了股市的戲劇性走勢,上週油價也明顯下滑,西德州(WTI)原油每桶價格由前一週的65.45美元,下跌至59.2美元,跌幅近10%。
美元指數則繼續走強,由2月2日的89.195,上升至2月9日的90.442。
股市轉折而下,會是經濟走弱的先行指標?判斷之前,應先觀察上週的市場變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擔心聯準會加速升息是一個說法,這也是簡單合理的推測,但不管三或四碼的升息幅度,都可以從聯準會過去釋出的聲明中預期,幅度也相對溫和。其實從美國上週公布的數據或許能發現一些原因。主要有2017年美國進出口均顯著成長,但商品貿易赤字再創新高,達八千一百多億美元,而中國依然是最大逆差原因,佔了三千七百多億美元;另外是美國原油出口再創新高,根據美國能源部統計,2020年美國就可能成為能源淨出口國,都不成為股市大跌的理由。
吹漲的股市未必隨經濟起舞雖然美、中間的貿易衝突可能加劇,但對美國來說,經濟並未見大片烏雲,且川普的減稅大計,正等著發生效果;股市大跌,比較像是找一個時間點釋放幾年來累積的獲利能量。
聯準會官員安若泰山的反應,除因透過量化寬鬆拉抬股價,造成財富效果以提振消費的政策已經生效,且相信金融體系已遠較過去健全。經濟環境與政策會彈性調整因應,除非趨勢持續,已經公布的數據比較不會影響未來的金融走勢,而當經濟走在成長軌道上,暴跌現象應不會再常見。只是美國聯準會過去有意吹漲的股市,也不一定會隨著經濟成長而再凌厲擴張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