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怎樣區別君子與小人?其實很簡單!(視頻)

 2018-01-26 18:1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区别君子与小人,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怎樣區別君子與小人,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小人無恥,人人厭之。但活在這世上,誰又能避開小人?

我們生活中至少也會遇到那麼幾個人,人前甜言蜜語,背後卻惡語中傷你;你高升,他們慇勤示好;你跌入低谷,他們翻臉無情……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小人。

我們對小人都痛深惡絕,恨不得離他們越遠越好。但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其實誰也免不得與小人週旋。

那麼,如何區分君子和小人?如何對待小人呢?孔子告訴我們八條標準。

第一、看胸襟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擅長自我修身;小人心胸狹窄,斤斤計較,時常埋怨他人。」

寧得罪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

唐朝時有一位叫楊炎的宰相,有治國之才。為人正直,最不屑與小人交往。而不巧的是,當朝另一位宰相盧杞就是個阿諛奉承的小人。

兩個宰相本來應該一起吃飯,但楊炎卻經常找藉口到外面單獨用餐,避開與盧杞同桌,盧杞因此懷恨在心。後來楊炎被縊殺,全是因為盧杞在皇帝面前進了讒言。

楊炎的死在於他得罪了小人。

君子遠小人,楊炎奉行了這個行為準則。但以為不與小人來往,就能獨善其身,就大錯特錯,這樣會得罪小人,被小人惦記上。

常言道:「寧得罪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小人難養就在於小人「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小人往往心胸狹隘,不給小人好臉色很可能就會遭到小人的怨恨,給你背後一刀。

坦蕩做人,小心待客

同樣是當朝官員,郭子儀又是如何對待盧杞的呢?

據說郭子儀見賓客,向來姬妾不離左右,而盧杞來訪,郭子儀則令姬妾躲避。有人問郭子儀原因,郭子儀回答:「盧杞貌醜而心險,婦人見到他的相貌必定會笑,肯定會招來他的嫉恨。如果他有朝得志,那我們家族就要遭殃了。」

郭子儀確實很有遠見。後來盧杞掌權,迫害忠良,獨獨對郭子儀存有尊重。

孔子說:「敬而遠之」。不得罪他,也不願接近他,對像是鬼神,換成小人也是一樣的。郭子儀與楊炎結局不同,原因就在郭子儀從不修筑高牆擋開小人,坦蕩做人,小心處世,不給流言蜚語滋生的機會。

第二、看交友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說: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

賈平凹說,朋友是磁石吸來的鐵片兒,釘子,螺絲帽和小別針。

你是塊什麼樣的磁石,自然會吸來什麼樣的人,磁力弱的,甩一甩就掉了,彼此相忘於江湖;磁力強的,自然緊密相連,牢不可破。

孔子說君子「周而不比」,周和比的區別,在用心不同。真正的圈子,以生命的本色相交,以彼此的氣場融合。即使未來因為際遇不同,漸漸疏遠,也依然有一份情與義。

那些互相維護、互相吹捧、互相利用的,是小人,他們以成見、私利、資源相交。強盛如《紅樓夢》裡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旦大難來臨,也是「樹倒猢猻散」。

再比如《金瓶梅》中的西門慶,他有一幫朋友,為了讓彼此更靠得住,大家商議結拜為十兄弟。

其中和西門慶關係最好的,是應伯爵。

此人很會巴結奉承,結拜兄弟時,西門慶要按年齡排次序,伯爵伸著舌頭道:

「爺,可不折殺小人罷了!如今年時,只好敘些財勢,哪裡好敘齒!」

硬推最有錢的西門慶做了大哥。

應伯爵在西門慶面前極力標榜兩人的交情:

「比來相交朋友做什麼?哥若有使令去處,兄弟情願火裡火去,水裡水去。」

所以西門慶也最信任他。

這幫子人整天聚會喝酒,常常玩到深夜不歸,連西門慶的老婆吳月娘都看不下去,埋怨西門慶:

「我看你自搭了這起人,幾時曾有個家裏!」

儘管西門慶待應伯爵如膠似漆,賽過同胞弟兄,讓應伯爵吃他的、穿他的、受用他的。但是其後西門慶剛死,屍骨未寒,應伯爵便投靠了其他人。

應伯爵不但敗壞西門慶的生意,還攛掇別人搶西門慶的女人,做出許多不義之事。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第三、看境界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說:君子看重的是道義,而小人看重的卻是利益。

有些人看事情,看來看去看到的都是錢。拿嘔心瀝血寫的文章給他品讀,他看都不看,直接問,又賺了多少錢稿費?拿張大千的國畫給他欣賞,他瞅一眼,問,這畫值多少錢?叫他一起去聽音樂會,他劈頭就問,門票多少錢?

這樣的人,一天到晚,待在自己的小角落裡,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儒家強調:「正其義不謀其利。」擁有此境界的人做人,出發點一般不是自己,而是社會,是大眾。以社會之福祉為自己奮鬥的意義。

王安石籌備改革時,已經位居參知政事(副宰相),他完全可以對百姓困苦生活視若無睹,不聞不問,最後安然退休;但他不忍見百姓于水深火熱中,還是銳意改革,雖然最終失敗。但在為官擔當這一點上,不能以成敗去品論王安石。

這類人,即是儒家所謂君子,君子喻於義,以天下為己任。

第四、看德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成全別人的壞事。小人剛好相反。」

成全是一種難得的美德,必須具有欣賞、接納,以及寬宏大量的素養。先要欣賞別人的長處,能夠接納所做的好事,並且衷心加以讚揚和協助。

小人的心胸,通常比較狹窄,見不得人家好。一旦發現別人有什麼長處,必定想辦法揭發他的缺失,大力加以批判和指責。

君子希望通過成全的美德,使所有的人,都逐漸成為好人。小人深怕別人好過他,恨不得所有的人,都變成小人,來掩飾自己的過錯。

幫助別人做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成全具有選擇性,不能夠什麼都熱心幫忙,變成濫好人。

第五、看包容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說:君子能夠以道義包容不同的意見和想法,營造和諧的氛圍;小人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卻心口不一。

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廣為人知,然而我們卻很少有人想過,俞伯牙作為朝廷大臣,而鐘子期卻只是一個穿蓑衣、戴斗笠、抗扁擔、持板斧的樵夫。

俞伯牙和鐘子期成為摯友的原因只有一個:「伯牙善鼓琴,子期善聽。」

俞伯牙從沒擔心過自己和鐘子期身份地位懸殊,三觀不同,共同話題不多。

在俞伯牙看來,鐘子期能聽懂他彈琴,就這一點,就足夠成為朋友了。

至於其他,不重要。

對朋友的要求總是過多,一點小事情,就足以讓我們對一份友誼全盤否定。

君子和而不同。真正的友情有一個,或者奢侈點有幾個談得來的點就夠了,剩下的需要彼此包容。

畢竟,朋友不是自己的複製品,而是一個有個性、獨立的人。而每個人的獨立,都應該得到理解、尊重,予以包容。

第六、看心態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孔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所謂「泰」,就是穩如泰山,就是處事嚴謹,這樣的人是能夠讓他人信任之人,這樣的人是能夠讓他人放心之人,是厚道之人。

君子泰然,小人驕橫。

小人之驕驕傲的是他外在的氣,而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風骨。君子心態平和安定和勇敢,安詳舒泰是由內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則是故作姿態,驕矜傲人,內心多的是一股躁氣,氣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閑。

人的一生不可無傲骨,但不可有傲氣,這也是有境界的人和無境界的人的區別。

第七、看格局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孔子說:「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成就大事之人,不僅要「上」,高屋建瓴,俯察全局;更需「達」,洞悉世事,達於情理。一言以蔽之,能成大事者,一定是個有大格局的人。

農家出身的劉邦剛打進咸陽的時候,一見宮中財寶無數,便死活不肯走了。

張良一見,趕忙忠言相諫。他明白,等劉邦成就了大業,這點財貨根本算不得什麼。但如若敗壞了漢軍名聲,甚至消磨了劉邦稱霸天下的雄心,那就不值了。

劉邦也從善如流,封了宮廷,向關中百姓「約法三章」,爭取了民心,奠定了爭霸天下的基礎。而入關後先忙著斂財的起義軍首領們,多半沒混出什麼名堂。

《論語》有云:「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小事,小利也不是不值得重視,但選擇不偏狹,不拘泥的著眼點,則是更重要的。站得高了,眼前的小境況就蒙不住雙眼;看得遠了,自然不會為一時得失盲目樂觀,或妄自菲薄。

有了大的格局,才能心遠天地寬。在千雲萬水間,游刃有餘,而又怡然自樂。

第八、看氣量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孔子說: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別人。

當爭執發生時,相信多數人都很難做到冷靜下來思考對錯,更有甚者把情緒帶入,固執己見,最後落入一個不歡而散、誰也不服誰的尷尬境地中。

其實人與間之所以有無休止的紛爭摩擦,都是沒做到「求諸己」而造成的。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即君子責己,小人責人。在矛盾爆發之前,懂得換位思考,先反省自己的人和只會一味指責他人,語氣咄咄逼人的人,能直接決定這是一場一笑了之的討論還是一次充斥著怨怒的爭端。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嚴己寬人,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別人寬容大度,這樣的人才可以遠離怨恨與是非,甚至能籠絡人心。

三國時期的官渡大戰,曹操打敗袁紹後,曹軍從戰利品中發現了一封曹營裡的人給袁紹寫的信。當時有人主張把寫信的人抓來治罪,曹操卻讓人把信燒了,不予追究。他說:;;「在勝負未分之前,連我都不知道將來會怎樣。個人為自己的前途著想,這是可以理解的。;;」站在他人的角度為人著想,能有如此的雍容大度,才不失為真君子。

一個真正的君子,其做法當然與小人截然不同。

《荀子.法行》記載道:曾子曰:

「同游而不見愛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見敬者,吾必不長也;臨財而不見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窮,怨天者無識,失之己而反諸人,豈不亦迂哉?」

其大意是:與人交友卻得不到對方的喜愛,一定是我缺乏仁愛;與人交往而得不到對方的尊敬,一定是我沒有敬重別人;待人接物而得不到信任,一定是我沒有信用。三者的原因都在自已身上,怎麼能埋怨別人呢?過失在於自己卻反而責備他人,豈不是太愚蠢了嗎?能如此常思己過,即使不是修道之人,也已在道中了。

當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和衝突時,只有反省、內疚和自責可以化暴戾為祥和,化干戈為玉帛,才能使人真心相對,真誠相待。

謹記「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讓自己在人生修行的道路上多一些和諧與美好,少一些矛盾與不快。

責任編輯: 雲天月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