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輪房地產調控肯定會變得虎頭蛇尾(圖)
原文標題:樓市政策鬆綁釋放什麼信號?
一些城市放鬆樓市調控的信息不絕於耳。(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月10日訊】關於一些城市放鬆樓市調控的信息不絕於耳,有人說是誤讀,有人說真的放鬆了。媒體不斷找我解讀,說實話,我根本無需對每個城市的政策咬文嚼字,也知道政策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
我在過去曾經講過,中國房地產政策最大的問題不是政策有沒有用,而是政策從來都沒有堅持過。從中國房地產政策的歷史軌跡看,房地產調控政策很少超過兩年的,這是一個基本的事實。所以,每一次調控即將見效的時候,地方政府都會有各種名義放鬆調控,要麼是直接出臺放鬆的政策試探輿情,要麼在執行上睜一眼閉一眼,套路和把式基本沒有變過。所以,當我看到有人很認真地咬文嚼字對每個城市的政策進行解讀的時候,我覺得既可愛又可悲。文字的真實意思其實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時候放出一些信號,究竟想傳遞什麼樣的信息,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首先要表達的是,並不存在對房地產政策放鬆的誤讀。起碼從目前傳出緋聞的一些城市看,的確實實在在放鬆了調控,這和語文水平沒有任何關係。比如蘭州(說實話,我們蘭州能撈到出名的機會真的不多,所以我不願意出來潑冷水人為降低熱度),本輪放鬆調控的始作俑者。儘管媒體不斷的解釋,蘭州並沒有明顯的放鬆,只是把去年8月「加強版調控」取消了,調控基本回抽到了去年4月時的力度。還有人說,蘭州只是取消了西固區、九州開發區、高坪等偏遠區域的住房限購政策,核心區域並沒有放鬆。可是,不管如何,放鬆的確是事實啊。而且,在我看來,蘭州核心區域和偏遠區域的區別並不是很大。至於南京、武漢、鄭州等地的招募人才的買房政策,實質上也是一種放鬆,這是事實。
放鬆就是放鬆,這是事實。但不承認放鬆的事實,這也是過去每一次房地產調控博弈到最關鍵時刻的特點。過去也是這樣,一些城市一方面絞盡腦汁為調控鬆綁,另一方面,如果輿情反應很大,則想方設法解釋並非鬆綁。這也是過去的老遊戲了。我其實一點都不奇怪。面對2017年很多城市在嚴厲的調控之後,市場迅速降溫的事實,對房地產依舊過度依賴的地方政府肯定會想辦法為調控鬆綁。在去年的時候,有媒體還斬釘截鐵地認為,本輪房地產調控不會虎頭蛇尾,我則明確表示,肯定會「虎頭蛇尾」。在我看來,本輪房地產調控肯定會虎頭蛇尾的一個重要原因不是政策不嚴厲,而是過於嚴厲,而且違背市場的基本規律,是不可能持續的。
比如,本輪以限購、限售、限價、限貸、限離為特徵的調控政策,目的性非常明顯,就是短期讓市場降溫,而且我過去一直強調,這些政策如果堅持,一定會影響市場的預期,一定會讓房地產降溫。我在2016年預判2017年房地產要變天就是基於這種邏輯。比如限價政策,一些城市,不管土地價格,卻規定新房銷售價格不能超過2016年10月份的價格,導致一手房和二手房價格剪刀差很大,開發商為了規避政策,要麼不開盤,要麼通過各種名目收取裝修費,車位費,茶水費等費用。一些城市,開發商執行限價的結果,是二手房和新房價格的倒掛,導致出現瘋狂的搶房局面。但是,這些嚴厲的調控,只是讓市場冷凍,如果時間長一點,對市場的影響就會很大,市場必然出現暴跌的行情,但暴跌是任何一方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一點效果顯現,就會嘗試放鬆調控。
為什麼民眾對於房地產政策的細微變化,總是會引發很大的反響。這就又回到我講的「塔西佗陷阱」,那就是,中國的房地產政策無論如何表態,無論政策如何嚴厲,無論房價多高,大家集體行動的邏輯就是:不再相信政策會堅持,也不再相信政策真的抑制房價。這種對政策一致投不信任票的「集體行動的邏輯」背後,折射的是政策屢屢無效,長效機制又處於真空狀態下,買房者無奈又悲壯的選擇。
1998年以來,我們幾乎每年都出台大量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房價快速漲的時候抑制,房價要掉的時候立即出手救,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我從來沒有見過哪一個產業像房地產一樣,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政策的信譽蕩然無存。
當然,對於包括蘭州在內的一些城市半推半就羞答答的鬆綁,我早已經習慣,但是,我認為,包括熱點城市的大面積政策的鬆綁至少要到今年三季度以後。不管多麼放蕩的政策,這都是必須堅持的時間底線。
所以,現在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城市的嘗試,以後會看到更多的城市的加入。政策遲早會放鬆,意味著目前的調控政策本身的公信力仍然很脆弱,調控的邊際效應已經發揮殆盡。要讓中國房地產市場健康,絕非幾句漂亮的口號或者堅決的表態能夠解決的。我們需要真正認識房地產的基本規律,並紮紮實實去構建一個真正穩定預期的政策體系,否則,很難跳出「俯臥撐」的怪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