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還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看中國2017年12月18日訊】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是上一個經典案例,不過更新的新大陸,已經很清晰明確了。中國目前的商業環境下,還有哪些領域存在彎道超車的機會呢?上一次非常經典的案例,是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個人電腦和網路,是美國人發明的,人家已經搞了半個世紀,積累的經驗非常成熟。但是智能手機,這塊新大陸全世界幾乎同時發現。智能手機開創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非常相似:
首先,這塊地方是全新的處女地,亟待開墾;其次,歐洲的舊經驗完全可以全套移植過來,它不需要再來一輪工業革命。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就是這樣,一片空白,但是它完全可以移植PC時代的經驗,PC上有個博客,手機上有個微博,PC上有個QQ,手機上有個微信,你只要搬家搬過去,然後稍作創新,就有巨大的商業價值。
中國的商業最擅長的,就是以上這種後發優勢的領域,不需要你從頭開始,可以直接借鑒別人的經驗,去對接更大的市場,去解決全新的問題。
那麼按照這個邏輯,目前是否存在有可能再次出現以上這種彎道超車,甚至直接超過歐美的領域呢?
請注意,它需要兩個關鍵要素:
其一,這至少得是個萬億級別的超大空間的行業,而且它滲透率要非常低,山頭沒人佔領,沒有巨頭,更沒有寡頭;
其二,這事可以直接借鑒過去的經驗,最好有像智能手機一樣,一個現成直接拿來就用的技術標準。
其實非常清晰,新能源汽車行業。你就算一臺車15萬,有1000萬用戶,這就是萬億市場。如果大規模普及,整體性的行業換代,1億臺,那這就是15萬億的行業空間,你一定要相信這一天一定不會太過於遙遠,因為這件事是國家戰略,有國家意志在推動,中國解決環境問題的決心比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要迫切。
其二,你發現歐美那些汽車大廠,積累了上百年的經驗,技術優勢在於發動機,在於變速箱。可是,在新能源車領域,這些東西統統無法構成競爭優勢。新能源車只需要電池、電機、電控,在做這件事情上,中外大廠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歐美並沒有比我們領先太多。
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智能化和新能源化,是汽車行業百年之後走到今天必然要走的技術路線升級,同時,這個行業還加持了改善環境狀況的巨大的國家意志,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如果沒有一家超級央企出現去卡位,是不是顯得很不可思議呢?
正好最近發生了一件有趣的新聞,12月12日,一汽召開奧迪核心經銷商大會,一汽董事長本應參會。核心經銷商和廠家之間的重要關係,無論多強調都不為過,這麼重要的會議,一汽董事長沒到。一汽的新任董事長是誰呢?恰好是剛剛從長安調任的,帶領長安登頂中國自主品牌老大。任職超9年的前任長安董事長,現在調任到一汽。
為什麼沒參會呢?因為去國資委參加了更重要的會議,談的正是一汽、東風和長安的深度合作。一名深度熟悉長安業務,干的還不錯的董事長,調任一汽,又被國資委喊去開會合作,產業整合的意圖和思路,應該說很清晰了。
各位試想,汽車行業的競爭優勢是什麼?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規模優勢的行業。美國汽車行業百年競爭到最後,就是三家汽車集團。但是中國目前的局面是六超多強,無論是民營品牌自下而上的整合,還是央企層面自上而下的整合,這個行業的洗牌和整合,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降低單位成本的規模優勢,從而降低費用率,提高投資回報率水平。
目前,方向很明確了,但是賽道當中,究竟哪家企業能勝出,還很難講,畢竟這兩年,吉利和長城這樣的民營品牌也是進步飛速。
這個行業未來的贏家,除了規模之外,最重要的要素,不是加速度,也不是續航里程這些技術指標,而是軟實力——品牌。中國自主品牌,其實還不能真正稱為品牌,目前還只是性價比妥協的產物,還沒有直插進去佔領用戶的心智。真正的品牌,不是商標,也不是高逼格的廣告,而是用戶因情感價值,主動賦予你一個提價的權利,這是品牌的真正內涵。
無論央企還是民企,誰得民心,誰懂用戶,誰真正做到了這一點,衝擊了用戶的心理份額,誰就會是彎道超車的最終贏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