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確認再超支 巨資建造效率成疑(圖)
港珠澳大橋跨海段建設工地。(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12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港珠澳大橋工程屢傳超支,澳門政府今公布消息指,大橋主橋工程確認再度超支103.5億人民幣(約122億港元),按照比例,香港需要再出資23.7億元,結合各項大橋工程,香港目前需要付出的資金近1200億元。
再確認超支 僅香港需付近1200億
《蘋果日報》報導,港府早前已提出位於內地水域主橋部份將面臨超支,但至今仍未公布超支金額。澳門當局今日率先確認,大橋工程再度超支103.5億人民幣,而按照三地政府出資比例,香港需要承擔42.91%,因此推算香港需要在這次超支中支付23.7億元。
港珠澳大橋的造價不斷飆升,香港在早前超支時已經支付了92.8億元,連同這次追加的23.7億元,合計需付超支金額116.5億元。不過主橋工程僅是整個港珠澳大橋的一小部分。位於香港水域內的香港段接線,目前造價已達250.5億元、大橋香港口岸的耗費則由原本的304.3億元超支至359億元、連結新界及離島的路段勘探及建造費用達448億元,目前整體工程耗資已達1194億元。
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批評指,港府縱容大型工程超支已經「淪為常態」,質疑港珠澳大橋多次超支都涉及人為因素、例如估算錯誤及施工出錯等。林指出,昨日立法會通過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查大橋超支事件,預計至少需要2到3年才能正式開展調查,而同時大橋工程如果再度超支,而財委會亦不得不通過超支撥款,否則可能導致工程爛尾。林表示感到十分無奈,「好像肉隨砧板上」。
各界質疑工程效益 批「貨不對辦」
香港智庫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曾形容,大橋工程超支已經完全失控,認為陸方指人工及材料價格上升的原因只是敷衍港人的藉口,直指大橋已經淪為「政治工程」。黎質疑國企因為背後有北京支持的因素,令港方工程師無法按照專業原則監督工程,而港府亦無力監管大陸承辦商。
黎批評港珠澳大橋屢次超支,反映當局視預算為無物,港府無力規管亦使誠信盡失。由於工程不能爛尾,黎質疑港府已經淪為國企「提款機」,預料工程將繼續超支,猶如「無底深潭」。
港珠澳大橋工程從開始到現在醜聞不斷,包括人工島被多次發現移位、工程物料造假、工程負責人及官員貪污頻生、工傷意外不斷等。大橋工程至2017年3月各項工程事故已經釀成逾10人死亡、逾600人受傷,至今仍有傷亡工人及親屬未有獲得應有賠償,而中港政府亦被批刻意隱瞞工程承辦商違法的細節,亦令該大橋被香港媒體形容為「血淚大橋」。
除了超支問題外,該橋的效率亦成疑問。港府於今年9月率先調低大橋汽車流量預測,表示會比已開始估算的「每日車流量估計達到9200到14000架」還要低,但拒絕交代最新預測數字。有關說法引起立法會議員不滿,批評港珠澳大橋作為三地跨海大橋,本來「9200到14000架」的效率已經很低,港府再調低估算反映該橋的效率及建造目的根本成疑。立法會議員朱凱迪指出,政府近年多項大型基建,包括港珠澳大橋及高鐵,在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時所承諾的經濟效益,到最後全都「貨不對辦」。
此外,港珠澳大橋於今年5月被發現混凝土數據造假後,6月時港府終披露,指造假樣本多達210個,當中159個更位於重要結構位置,包括45個地下及水下樁柱,但港府拒絕披露具體結構位置。多名立法會議員曾要求當局進行全面抽芯檢驗,但港府拒絕承諾,並稱將諮詢獨立機構後再決定。此外,2014年底,香港水域兩段共長550米的海堤崩塌,出現5至10米移位。2015年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更被揭露「飄移」本來位置,路政署事後承認填海用的85個作為基柱的大鋼筒全部移位,當中22個更「飄移」逾3米至6米以上。2017年2月港媒披露,有關問題更造成了海岸線比原定位置延伸多了90米,影響船隻航行安全。
港府至今仍無公布後續調查結果,僅稱「大橋進度『沒問題』,將如期通車」,未釋公眾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