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老是愛遲到,對管理時間的能力很差。(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有些人老是愛遲到。你與朋友明明約好了要見面,時間到了他卻還沒出現,打電話給他總是得到一堆藉口:「公司臨時有事要忙啦」、「塞車」等等的。你知道他有遲到習慣,但是不管事前怎麼提醒他,就是沒辦法讓他準時赴約。
這習慣性遲到人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心理狀態呢?很多研究都在探討這個話題,美國《商業內幕》整理了一些專家的說法。
不顧別人的感受
人類行為專家孔恩(Alfie Kohn)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博客上撰文說,這種愛遲到的人是「不顧別人感受」的。
他覺得這些習慣性遲到的人或許想要以遲到來引人注意,或許他們只注重自我而不在意別人的等候。但是有的情形卻無法用這種理由來解釋,因為有人對攸關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也是無法準時,例如:習慣性遲到而搭不上飛機或來不及參加重要會議。
管理時間的能力很差
2016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瓦爾敦(Emily Waldun)和麥克丹尼爾(Mark McDaniel)發表了一個有關於「時間性前瞻記憶」(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指人對於未來某個時間要完成某件事情的記憶)的研究。
他們要求受測者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件工作,並給他們一個時鐘以便掌握時間,但是這個工作的性質很特殊,就像玩拼圖一樣,讓人很容易陷入其中而忘了去看時間。
結果,很明顯地有些人對時間的掌握比較好,有些人就是不善於掌握時間。
這種情形就好像你想趁出門上班前五分鐘的空檔來滑手機、看Instagram照片或讀新聞一樣,但是你認為時間只過了五分鐘,實際上是二十分鐘。
計畫趕不上變化
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心理學教授惠特伯恩(Susan Krauss Whitbourne)表示,「時間性前瞻記憶」比較好的人,掌握時間的能力顯然比較好。她認為,你要有估算某件事情需要花多少時間完成的能力,這非常重要。
但是有些突發狀況你卻無法估算。例如你要去某地,你用谷歌地圖估計所需的時間,不過在途中突然遇到朋友就多聊了幾句,或者火車晚到。
所以,你雖然做了時間的規劃,但是計畫可能趕不上變化,最後還是遲到了。
也有些人天生就過於樂觀,例如預估需要花25分鐘才能抵達的地點,他認為一切都很順利的話,10分鐘就可以,結果老是遲到。
具有自我打擊或缺乏自律的性格
惠特伯恩教授說,佛洛伊德學派的心理學家可能認為,有嚴重遲到行為的人最主要是因為他們有自我打擊(Self-destructive)的傾向,使他們陷入在遲到與自責的循環中。
孔恩認為遲到的習慣完全歸咎於缺乏自律。很多人沈醉於他們喜愛的事情之中,或者他們覺得必須完成手中的工作,因而遲到。
不得已的選擇
心理學家杜拉亞帕-哈里森(Adoree Durayappah-Harrison)也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博客上表示,對某些人來說遲到是一種必要之惡,非常不得已的選擇。
因為有些人就是不想早一點到,你如果早到就必須在那裡空等待,非常沒有效率,所以有人可能不願意等待而遲到。
不過有些國家有故意不準時赴約的習慣,那就另當別論了。例如美國人在參加宴會活動時,有一種稱為「時髦遲到」(Fashionably late)的行為,他們會故意遲到三、五分鐘,以顯示自己很忙、很重要。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