僥倖心理很可怕(圖)


僥倖心理釀成悲劇。(攝影:姜淋友)

人的僥倖心理很強,試想,推測遊客在虎區私自下車時的內心活動:「看著周圍也沒有老虎的影子,我就下一小下車,應該是安全的,再說,車子就在旁邊,萬一有老虎,我也可以很快跑上車,關上車門,驅車快速離開,萬事大吉。」于是在這種「應該」「可能」「萬一」的僥倖心理驅使下,遊客僥倖下車,結果,前面一萬個好的可能坍塌於一個悲劇的現實。我想,寧波遊客逃票入園的心理大致與上相同,都覺得自己可以把控局面,覺得自己不可能那麼不幸,于是僥倖的心理還是佔了上風,最終命喪虎口。

舉個朋友的故事:我在的地方是一個小縣城,我爸經常喝酒,就在這個月的十八號,醉駕撞死人了。以前家裡人總說他,說你喝酒就不要開車了,可是不聽勸,直到出了事。我們家裡人都卻也突然省心了,出了事才好,不出事每次都不省心。我爸的僥倖心理就很強,總覺得自己喝酒開車沒事,一次兩次三次四次,時間久了,就真的覺得自己無敵了,沒事,能有多大事,不就是個開車麼。這就是素質,地域,涵養的問題。像在大一點的地方,人們都會喝酒就不開車了,就算你要回去,身邊的人也會勸說是不要回了,或者找人送你回去,而在農村,喝醉了要回去,也就會意思意思,路上小心啊,哎,卻也明白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什麼人,身邊就是什麼人。學歷,家庭,素質,等等這些客觀因素太重要了,農村,哪裡有這些講究,當出了事,就會當一個笑話一笑而過,或者酒飯後的閑談,哪裡會吸取教訓引以為戒。我爸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對家庭的不負責,更是對社會的不負責。被撞的還剩有一個一歲的孩子,他的人生,早早就沒媽媽,他的人生有該如何度過,破碎的是兩個家庭,我們的人生軌跡也發生了改變。這個回答也算跑偏了,也算這兩天我對家裡發生這個事情的一個抒發口,人生漫長,活著最重要,千萬別抱僥倖心理,怕啥來啥,是有一定道理的。別等到出事了才追悔莫及。最後再說啊,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過於自信,或者叫樂觀主義偏差(Optimism bias),這類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吸煙的人都相信自己不太可能得肺癌等疾病,酒駕的人都相信「喝酒出事的都是別人,我就沒有關係」

僥倖心理有多強取決於他身邊經歷或接觸到的災難或惡果對他衝擊有多大!舉兩個身邊的小例子:1、每次重大空難或者交通事故之後,航意險、交通險等保險銷量就會有一個波峰出現,沒有這種外來的「刺激」,多數人會認為意外風險是挑人的,自己不會那麼幸運;2、一個朋友開車不願意系安全帶,前兩年載他兒子在路上發生了交通事故,他從車輛前擋風玻璃甩出車外,傷的很嚴重,差點沒救回來,而他的兒子坐副駕繫了安全帶則沒有大恙。那次事故之後,這朋友不僅自己每次都擊,而且還會囑咐車裡人擊好安全帶。

生活中,大多數時候人們不是沒有規則意識,遵守規則的道理大家都懂,「虎區」危險人人皆知,而偏偏「萬一沒有事」的僥倖心理在社會生活當中市場廣闊,屢試不怕。因此,在「萬一沒有事」的僥倖心裏驅使下,有些人就開始去涉黃,涉賭,涉毒;有些人就開始貪污腐敗,欺上瞞下,愚弄人民,危害國家;有些人就開始偷姦耍滑,投機取巧,作姦犯科;有些人就開始超速超載,疲駕醉駕。最終無一倖免,要麼命喪黃泉,要麼妻離子散,要麼身陷囹圄,要麼悔恨終生,害了別人,傷了家人,毀了自己。

其實,僥倖心理人皆有之,可說是人之本性,但控制不好,隨意放任,就有可能成為我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稍有不慎,性命不保。

所以說,僥倖心理要不得,也不能要,大家一定要織好扎牢不敢僥倖的防護網。同時,下猛藥,出重拳,自覺治療「心存僥倖」這種病,讓「心存敬畏」旗幟高揚。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