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著被拽走,不是解救孤兒只是解決醜聞(圖)


格鬥孤兒被迫離開俱樂部(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8月18日訊】「格鬥孤兒」又出了新視頻,如果說曝光「格鬥孤兒」的視頻讓看客看到「孤兒」們現在的命運,那麼新視頻反映的則是「孤兒」們對未來的惶恐。少年阿傑被強制按手印,哭成淚人,現場工作人員問:「你們徵求娃娃的意願了麼?你們徵求娃娃的意願了麼?」沒人回答。

視頻裡可以看到,小傑是被一位裹著白頭巾、身著藍色粗布褂的老人帶走的。老人可能是小傑的爺爺,老人可能就是小傑以後的生活依靠、監護人。當然,再長遠一點,小傑可能會是老人的依靠,所謂相依為命。

從視頻裡,我們無法得知,那幾張小傑被強行按了手印的「白紙黑字」裡,寫的是什麼。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小傑本人是極不願意的。而目前,我們能看到的信息只是,「當地教育部門安排重返學校」、「當地民政部門安排救助」。具體呢?然後呢?

近一個月的時間,並沒有給公眾一個明晰的答案。為什麼當地政府相關部門沒有給出更明確的承諾?對於一個普遍貧困的地區,財政收入杯水車薪的地方政府,對這些「格鬥孤兒」的承諾就等於是對所有人的承諾,以他們的財力,他們不敢做出這樣的承諾,也不能做出這樣的承諾,或許也有不願作出這樣的承諾。他們作出的只是承擔責任的行為,但我們不一定能看到他們承擔責任的結果。

在輿論百般呼籲,提供了諸多意見和建議的情形下,最後,我們依然看到的是一個孩子痛哭著被拽離的背影。

「最後一扇窗戶被關上了」,不少網友發出類似的感慨。我一直在想,當孩子看似被「解救」出來,為什麼很多網友會「心灰意冷」,而且不認為還會有更明亮的窗戶被打開?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我們讀過不少類似的故事,他們最終並沒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比如此前,在廣東打工的「涼山童工」被遣返後又「返工」。不少案例給了我們這個刻板印象,或許事實也就是如此。

與其說,我們是對小傑的哭泣感到悲傷;倒不如說,我們是對他的未來感到迷茫。

事實上,只要思路對了,找到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並不難。無非秉持兩個原則:最大程度地對孩子有利;最大程度地尊重孩子意願。我相信,很多人關注「格鬥孤兒」事件的初衷,並不是什麼「聖母心」氾濫,無非都是希望孩子過得更好而已。

就目前的信息,在我看來,俱樂部提供了一條比我們常規印象中好得多的路,它承擔起了一部分社會責任,甚至做出了一些本該是相關職能部門做的工作。

我們需要做的,是去監督、保證孩子在俱樂部裡不受虐待、權益不受侵犯,而不是違背其意願,一刀切地把孩子與俱樂部隔離。此前有媒體報導,在恩波俱樂部,其實孩子是有「文化課」教育的,當地政府不妨在以上兩個原則的基礎上,給出一種和俱樂部「合作」的姿態,而不是擺出一種「我來按慣例決斷」的姿態。

有個網友的留言我覺得特別好——「揭露問題的人是對的,解決問題的人是錯的。」

還能說什麼?從7月份「格鬥孤兒」的視頻被曝出,到如今我們看到小傑抹著眼淚被拽走的背影,突然之間,我有一種「前功盡棄」、甚至「得不償失」的感覺。看不得孩子在內成都的籠子中格鬥的人,還會去涼山的大山裡關注孩子的新生活嗎?或許不會,因為他們也能猜想到結局如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與歸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