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哭着被拽走,不是解救孤儿只是解决丑闻(图)

 2017-08-18 09:5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格斗孤儿
格斗孤儿被迫离开俱乐部(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7年8月18日讯】“格斗孤儿”又出了新视频,如果说曝光“格斗孤儿”的视频让看客看到“孤儿”们现在的命运,那么新视频反映的则是“孤儿”们对未来的惶恐。少年阿杰被强制按手印,哭成泪人,现场工作人员问:“你们征求娃娃的意愿了么?你们征求娃娃的意愿了么?”没人回答。

视频里可以看到,小杰是被一位裹着白头巾、身着蓝色粗布褂的老人带走的。老人可能是小杰的爷爷,老人可能就是小杰以后的生活依靠、监护人。当然,再长远一点,小杰可能会是老人的依靠,所谓相依为命。

从视频里,我们无法得知,那几张小杰被强行按了手印的“白纸黑字”里,写的是什么。但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小杰本人是极不愿意的。而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信息只是,“当地教育部门安排重返学校”、“当地民政部门安排救助”。具体呢?然后呢?

近一个月的时间,并没有给公众一个明晰的答案。为什么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没有给出更明确的承诺?对于一个普遍贫困的地区,财政收入杯水车薪的地方政府,对这些“格斗孤儿”的承诺就等于是对所有人的承诺,以他们的财力,他们不敢做出这样的承诺,也不能做出这样的承诺,或许也有不愿作出这样的承诺。他们作出的只是承担责任的行为,但我们不一定能看到他们承担责任的结果。

在舆论百般呼吁,提供了诸多意见和建议的情形下,最后,我们依然看到的是一个孩子痛哭着被拽离的背影。

“最后一扇窗户被关上了”,不少网友发出类似的感慨。我一直在想,当孩子看似被“解救”出来,为什么很多网友会“心灰意冷”,而且不认为还会有更明亮的窗户被打开?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我们读过不少类似的故事,他们最终并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比如此前,在广东打工的“凉山童工”被遣返后又“返工”。不少案例给了我们这个刻板印象,或许事实也就是如此。

与其说,我们是对小杰的哭泣感到悲伤;倒不如说,我们是对他的未来感到迷茫。

事实上,只要思路对了,找到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并不难。无非秉持两个原则:最大程度地对孩子有利;最大程度地尊重孩子意愿。我相信,很多人关注“格斗孤儿”事件的初衷,并不是什么“圣母心”泛滥,无非都是希望孩子过得更好而已。

就目前的信息,在我看来,俱乐部提供了一条比我们常规印象中好得多的路,它承担起了一部分社会责任,甚至做出了一些本该是相关职能部门做的工作。

我们需要做的,是去监督、保证孩子在俱乐部里不受虐待、权益不受侵犯,而不是违背其意愿,一刀切地把孩子与俱乐部隔离。此前有媒体报道,在恩波俱乐部,其实孩子是有“文化课”教育的,当地政府不妨在以上两个原则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和俱乐部“合作”的姿态,而不是摆出一种“我来按惯例决断”的姿态。

有个网友的留言我觉得特别好——“揭露问题的人是对的,解决问题的人是错的。”

还能说什么?从7月份“格斗孤儿”的视频被曝出,到如今我们看到小杰抹着眼泪被拽走的背影,突然之间,我有一种“前功尽弃”、甚至“得不偿失”的感觉。看不得孩子在内成都的笼子中格斗的人,还会去凉山的大山里关注孩子的新生活吗?或许不会,因为他们也能猜想到结局如何。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凤凰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