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親子關係好,父母手中都有七個工具(圖)

 2017-07-14 00: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親子關係好,父母手中都有七個工具
家長要幫孩子分清是非善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如何與孩子正確相處,一直是個難以把握的問題。殊不知,每個父母都有可以利用的七個工具,不知你用對了嗎?

第一個工具是「無條件的愛」

做為父母愛孩子是我們的天性,但是有意識的愛孩子,是培養孩子最重要的一種方法,當一個人被無條件地愛著的時候,他的自信心就會大增!自己會尊重自己,進而尊重別人。在他的心靈中會感受到自我價值的產生,即自我價值開始萌芽。而無條件地愛著孩子,是培養孩子安全感和勇氣的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個工具是「鼓勵」

美國有個大教育家說過一句非常偏激的話:「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勵還有什麼別的方法!」我認為這句話當中80%的成份是真理。教育,鼓勵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告訴你的孩子:「沒問題!爸爸相信你!」你要每天不斷地鞏固。可是大多數家長恰恰相反——「你就是不行,誰家孩子都比你強得多!」這些家長彷彿是專門來為孩子泄氣的。每位家長都應牢記:孩子的勇氣和自信是被鼓勵出來的,而鼓勵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

第三個工具是「表揚」

表揚是孩子做對行為、取得成績的時候,給他加油的核心方法。當孩子的一個行為做對了,我們及時的表揚才能使孩子的行為固定下來,才能使他下次接著再做。所以表揚是家長經常要做的行為。孩子每天、每星期總會有優良的行為,或者取得小的成績,比如用過東西放回原處,家長應及時的表揚,表揚會把行為確定下來。表揚是孩子生命成長的陽光,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被表揚,意味事情做對了,被認可了,他的自我價值會上升,自信會增強。

第四個工具是「確認」

一個行為是對的,還是錯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長要告訴孩子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這裡不帶有任何表揚和批評,家長要客觀地幫助孩子分清是非。實際上確認是家長幫孩子培養價值觀的一系列過程。所以,家長要知道孩子不會自動的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這些都是學來的,是我們家長不斷灌輸的結果。家長要幫孩子分清是非善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第五個工具是「理解」

有些家長說,孩子就是不跟我講話,最近他學習成績下降,在學校和老師作對,回來什麼也不和我說!我問什麼原因?他說不知道。如果你去投醫,醫生什麼都不問,就給你開藥,那他百分之百是個江湖郎中!一個孩子行為上出現偏差可能有二十個原因,你想討秘方,藥不對症能治病嗎?很多人讓我簡單的出秘方,我開玩笑說「打」。有很多學校的「家長會」就是這樣給家長開秘方的!這麼武斷!拿人當玩笑一樣。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家長和孩子間的關係是平等的,我們必須建立一個牢不可破的觀念:孩子從一生下來,他的人格就是和你一樣平等的。你要把他當成和你一樣平等的人來對待!

在能力上,要考慮到孩子是待培養的,是需要你不斷的培養的小動物。我們的很多家長恰好弄反了:人格上不能平等對待孩子,能力上卻苛求孩子什麼都會!家長要用「理解」這個工具走進孩子的心靈,不再批評、苛責。假如說你有工作上的煩惱,來找我談談,我什麼也不問,劈頭蓋臉地把你一頓數落,你肯定覺得我是不是有毛病,都沒搞清怎麼回事就罵我一頓!可是我們很多家長對孩子卻是不問原由,開口就批。在「理解」問題上,家長要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人來對待,不帶任何的價值評判的,單純聽孩子說他有什麼理由。請家長記住一句話:「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一個行為,在他自己看來都有絕對的理由!」孩子的行為在他自己看來,總有他自己的理由,只不過這些理由在成年人看來是不對的!或者說是不成立的。如果你搞不清楚他的理由是什麼,想改變他的缺點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能彼此傾聽對方的心聲,就無法搞清他行為的原因。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通過「理解」建立孩子的自我尊重感,他可以和別人心靈相通,感覺自己有能力溝通,感受彼此有能量流動,這時親子關係就穩定了。

第六個工具是「陪伴」

孩子不是需要我們的錢,而是需要家長的人本身!蘇霍姆林斯基《給兒子的信》有句話簡單得不得了:「人需要人!」它的意思是,一個人必須在人的環境下才能長成完整意義的人,也就是他需要別人的存在,對他確認、理解、鼓勵,最後他得以建立獨立的人格!孩子在出生後,他的成長處在一種孤立無援的狀態,他就會孤獨、無助、沒有安全感,需要家長的陪伴。否則,他會漸漸產生恐懼感、對人生的無助感,也就沒有辦法成長。太多的家長因為自己事情太忙就用錢打發孩子,其實大錯特錯。假設在此時此刻,讓孩子選擇給他100塊或者父母用1小時來陪伴他,來瞭解他的生命,他可能會選擇100元錢。這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他真實的需要是什麼,他的潛意識裡更需要父母用1小時確認他的價值,伴隨他成長!我們既要把孩子在主體資格上當作平等的人來對待,又要在思維方法上考慮他的人格是待發育的、能力是待培養的,所以還不能完全理解我們的意思。這也是兒科醫生難當的原因。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只是哭,不知道自己哪兒不舒服,醫生必須像獸醫對待小動物那樣去觀察、瞭解。孩子缺乏父母的愛,他自己並不清楚,更不會表達。這不需要我們家長去體會、去陪伴孩子!通過陪伴來瞭解孩子,通過陪伴消除孩子的恐懼感。

第七個工具是「批評」

這是應該非常小心慎用的工具。「批評」只有針對行為本身才可能起作用。使用這個工具的前提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關愛、關係穩定!這樣批語才有作用。如果家長和孩子互相不理解、不信任,即使批評是正確的,是直指行為的、不損害人格的,孩子依然不接受你的批評,這時批評只會起副作用。批評是非常專業的事情,沒有經過訓練,很少有人會把批評做對。因此最保險的辦法就是盡量不用批評。

寄語:作為家長,無一不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把孩子教育成才。所以,許多家長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都盡量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那麼,家長們是否知道,生活中教育孩子也是需要智慧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伴隨著問題成長的,每一個父母也都是伴隨著問題成長的,不碰到問題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問題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關鍵是要像那些優秀的父母們那樣能靜下心來找到解決的辦法。

来源:iFuun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