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美國建廠的背後……(圖)

【看中國2017年7月9日訊】三星電子日前宣布,將投資3.8億美元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South Carolina)建造一座家電製造工廠。此外,富士康、富士康子公司夏普和台積電等均考慮在美國建廠。上週,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曾表示,富士康將於8月初公布在美國的投資計畫。郭台銘還稱,未來5年富士康在美國投資額預計將超過100億美元。

重振製造業是川普(特朗普)的重要經濟政策之一,「威脅」稱企圖離開美國、解雇美國員工、在他國建廠卻想把產品售往美國的企業,都將徵收高達35%的懲罰性稅收;同時承諾在美國建廠、投資的企業提供稅收優惠政策。之後,福特、豐田、本田、蘋果等相繼宣布在美國建廠。富士康美國建廠,更是引發了製造業在中美兩大市場中取捨的猜想。


總部位於臺灣的鴻海精密集團旗下的高新科技企業——富士康科技(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我們不禁要問,富士康們去美國建廠背後的製造產業流動規律是什麼?難道製造產業能沿著總統川普的「權杖」逆流?只有釐清問題的實質,才能確定中國製造業的應對策略,光是喊「不要讓富士康跑了」等口號是無濟於事的。

咋一看,一些市場主要在美國的跨國公司受到川普的「威脅」後,紛紛表態要在美國投資建廠,但應付式表態居多。即便富士康,也是因為液晶屏面板「運輸成本高」才在美國建廠的,「富士康跑了」或是杞人憂天,富士康廣州砸610億元人民幣最先進顯示器項目今年初已經動工。另據《華盛頓郵報》3月29日報導,川普威脅難阻企業外遷腳步。

現代經濟中,產業聚集在製造業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甚至比資源優勢更能降低成本。研究發現,滿足初期基礎設施等基本條件以後,稅收等優惠政策對外資不再是主要的吸引力,資源優勢也不是太重要,聚集經濟特別是產業關聯、需求--成本的關聯才是外商投資區位選擇的主要驅動因素。從公開的資料看,富士康在國內通過各種政策優惠後,納稅很少,在全國各地對財政貢獻普遍都不高,因而可以推測,稅收並不是富士康美國建廠的主要原因。

這表明,目前宣布美國建廠的公司本質上是跨國公司多國生產的產物,總統的「權杖」並不能改變製造產業聚集和流動的本質規律。那麼,什麼原因使得某一工業從一個區域遷移至另一個區域呢?

具體來說,產業聚集和遷移要分成三個層面來理解:第一個層面是運輸成本和規模經濟、勞動力池共享、專業化投入等都是「基本因素」;第二個層面是市場因素如市場需求、產品差異性、市場關聯、貿易成本等;第三個層面是知識溢出效益。這些因素遠比總統「權杖」更具魔力,才是真正決定製造業聚集和遷移的決定性因素。

從目前來看,美國儘管降低稅收的幅度不小,但人工等綜合成本依然遠遠高於中國。以iphone為例,在美國組裝和美國製造成本要高出100多美元。製造業等生產部門將越來越多離開中心進入外圍地區,這是現代經濟增長一個根本性趨勢,富士康等製造業不太可能因為總統的「權杖」大規模逆流到美國,其主要生產部門仍然會留在中國、印度等國家。

富士康美國建廠是基於「運輸成本」等給川普一個「順水人情」,但背後蘊藏其布局「知識溢出」企業戰略,也折射出當前製造業的產業聚集因素的權重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隨著產業聚集的程度的提高,第二層次「市場因素」超過了勞動力成本、運輸成本等「基本因素」,之後知識溢出效益在「新製造」(智能製造等高科技產業聚集)中的地位更為最重要。

近年來,富士康在外人的印象中還是「代工廠」,但其核心業務已經在悄然改變,在納米科技、雲端運算服務等高科技領域均取得豐碩成果。美國建廠或是富士康布局「知識溢出效益」的重要一環。

當前,中國製造業尚在第一個層面競爭,高度依賴勞動力成本的代工企業等初級製造業,部分企業從中國轉移到更低的東南亞國家,這也是一個不可改變的趨勢。真正要想成為世界製造業聚集中心,沒有知識和技術的支撐是不可能的。在這個意義上來講,並不是總統的「權杖」(懲罰和「減稅」)帶走了中國製造企業,我們必須從產業聚集的更高層次如市場因素、「知識溢出」來吸引、留住製造企業,這才是我們「不要讓富士康跑了」的正確應對策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盤和林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