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地產價格飆升,已連續7年成為全球樓價負擔最高的城市,因為政治及經濟因素,多數香港人選擇移民。(圖片來源: pixabay)
【看中國2017年6月25日訊】 (看中國記者靈素綜合報導)香港自97以後,中港矛盾逐漸加劇,港人對大陸統治的心態由一開始的嘗試轉變為後來的防備,2003年,北京擬在香港推出《第23條立法》,這一舉動把香港民眾對大陸的排斥情緒推到最高點,自那時起,香港所謂的「一國兩制」,成了港人心中最大的迷霧。20年主權移交臨近,許多香港人選擇移民臺灣,究系為何?
今年26歲的香港市民陳筱瑜在香港做過咖啡師、補習老師、皮革手作師等職業,曾參加過「雨傘運動」,雨傘運動之後,她一直在思考以後生活的樣貌會變成什麼樣,到底該如何安排自己日後的生活方向,成了她最頭疼的問題。
她說:「在香港好像要做點什麼還真很難看到前景,要是去打工,十年、二十年後可能也沒有辦法可以買得起房子。但在臺灣如果我努力工作十年,就可以買一套足夠自己住的房子。」
《match生活網》消息指,陳筱瑜在兩年前開始想要移民臺灣。2017年2月,她隻身以投資移民的方式來到臺灣,在臺南一個人經營了一間咖啡店。她直言:「香港似乎沒有辦法讓人生活的長久,在臺灣生活就像對舒服一些。」
陳筱瑜之前已經來臺旅行多次,對臺灣的風土人情有所瞭解後,選擇在臺南定居。
《明報》披露,近年來全香港和陳筱瑜一樣有移民臺灣念頭的香港人數量爆增,根據臺灣內政部移民資訊組統計,香港2014年爆發「佔中」運動,(也稱雨傘運動),同年,港澳居民臺灣居留許可案件就高達達7506件,比2013年多出2932件,增幅超過六成。
《蘋果日報》報導指出,97以後,大陸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不過,這麼多年下來,大陸和香港對「一國啢制」有了全然不同的解讀。大陸方面犟調的是「一國」之內的「兩制」,但香港方面尤其是民主派方面則傾向於犟調「兩制」,而非「一國」。也就是說,香港人的「中國意識」越來越淡薄,甚至完全沒有中國意識。發展到現在,一些香港人不僅不認同中國,甚至以做中國人為恥。
2014年9月28日在香港爆發的「雨傘運動」結束後,迄今已近2年,但在香港的政治衝突仍舊不斷,香港媒體指出,不少港人萌生移民念頭,臺灣更成為港人移民新熱點。
陳筱瑜坦言,她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在相對自由、中國化較少的地方成長。她說:「20年以後香港應該會被中國管吧,不想自己在香港看到這樣的情況,大陸官方說法是香港一國兩制50年不變,那50年以後呢?何況還未到50年,香港就已經為了意識形態的衝突,被北京弄的狼煙四起,讓我們如何相信未來的生活是有希望的呢?」
香港在2014年佔中之後,民眾的政治參與度發生改變。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助理所長鄭宏泰博士表示,香港社會連年來談論移民的聲音增加很多,為此,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在2016年10月發布了一項民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約四成受訪市民有移民打算,而臺灣是最多受訪市民提及的移民目的地,比例佔16.3%,其次是澳洲(15.2%)、加拿大(13.8%)。
對於臺灣日後會不會也被「中國化」,許多傾向於移民臺灣的香港人表示,其實這個問題倒沒那麼擔心,他們普遍表示,因為臺灣年輕一輩比較敢於發聲,會保護好自己的權益,且臺灣人有投票權,可以以投票左右政府決定。
如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一樣,香港作為經濟樞紐,也面臨資本的問題。全球化造就了社會的分化和巨大的收入差異,這是一個普遍現象。香港的經濟結構本來就是少數利益集團主導的。隨著大部分製造業轉移到大陸,而新的產業並沒有發生,經濟結構的畸形性越來越顯著。
全球化儘管也給香港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這些利益都被既得利益所獲取,普通人民並沒有帶來多少的好處。對民眾來說,無論是收入差異還是社會分化,都是政府的責任。香港意識97以後受到衝擊,對香港政府的不滿,尤其是政府施政差,加之香港居住環境擠迫,社會撕裂嚴重,以及經濟與住房壓力都讓臺灣成為港人移民的選擇之一。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