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現場(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4月26日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歷史課這張卷,是近年少見的佳作,出卷的教師或考試委員,值得香港人致敬。
歷史的試捲出資料題,由學生分析沒有見過的在當時歷史時期的一些文獻和報導,分析歷史事件的潮流和功過,是很好的知識和思考測試方法。今年歷史這一題,立論公正超然,並無偏倚,將當年的事實擺出來,讓學生瞭解其後幾十年中國局勢的變化,以驗證何謂歷史的騙局和謊言,對於「監古知今」,大有幫助。
尤其難得的是,這樣的題目(見下圖)絕無爭議,答案是非黑白分明。比較難答的部分,自然是如果你是當時中國的知識份子,在1945年,是否會相信這些承諾?
(網路圖片)
當年相信這一套承諾的,在中國知識份子之間屬於大多數。不相信或抱懷疑態度的,屬於少數。考生不妨以詩人學者郭沫若、作家茅盾為前者的代表,與胡適、梁實秋、傅斯年等後者的代表為對比。學生可以答:「如果我在1945年,我無法預知未來,但當中國剛經歷抗日戰爭的廢墟,以當時的氣氛和民氣,我也會相信只要中國改朝換代,正如文中承諾,就會有民主自由的明天。」
但是考生必須講述當時西方和世界的潮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納粹的罪行,暴露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罪惡。當時代表進步的新思潮,正是要結束殖民管治,民族獨立解放,人民得到議會選舉的權利,迎接一個自由的新中國。
然而人性的陰暗面,謊言的精巧,在民國人心善良的時代,畢竟不是有很多人能想像。若是不相信這等承諾,一定要「犬儒」(Cynical)。但是,Cynicism是希臘的文化傳統,鼓勵「存疑」,對於宣傳,不要輕易相信,要與先例和邏輯相交驗證。與強調溫柔敦厚的中國儒家士大夫相比,中國的知識份子,性格畢竟過於純潔。
這樣的DSE歷史課題,會不會為出題的人惹來麻煩?還是這才是真正培養讀歷史、然後啟迪獨立思考的教育精神?香港人要守護的一片淨土,何止法治?教育和思考,也因為今年這份試卷顯得對於下一代特別迫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