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管仲薦賢,句句是金言!(圖)

一、管仲薦賢 句句金言

管仲(?∼紀元前645年),戰國時期齊國人。一次,他生病了,齊桓公去探望他,對他說:「仲父,您的病已經很重了,可以不必避諱了,一旦您一病不起,我把國事托付給誰呢?」

管仲說:「您想托付給誰?」

齊桓公說:「鮑叔牙。」

管仲說:「不可以。鮑叔牙為人正直,是個好人,不過他瞧不起不如自己的人,而且聽到別人的過錯,一輩子也忘不掉。如果讓他來治理國家,對上,勢必要約束君主;對下,勢必要違逆百姓。他稟性率直,很難搞好人際關係。一旦得罪國君,那麼就不會長久執政了!」

齊桓公說:「那麼誰可以呢?」

管仲說:「如果非讓我說,那麼我看隰朋可以。隰朋的為人,對上不自高,對下無背違,自愧不如黃帝,而且憐憫不如自己的人。以功德分人,可說是聖人;用財物分人,可說是賢人。以賢德自居,而凌駕於他人之上,就不會得人心;以賢德而能謙虛待人,就會得到人們的擁護。他對國事一定不會事事聽聞。對於家庭也不會事事照看。如果一定讓我推薦,那麼,就推薦隰朋。」

二、司馬遷對歷史負責

司馬遷(紀元前645年∼?),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一天,夜深人靜的時候,司馬遷還在昏暗的燈光下,寫《史記》,他發現《尚書》裡記載的一件事情,與其他書裡記載的不一樣,到底誰是正確的呢?帶著這個疑問,他馬上去圖書館,找出古代各國史書的相關資料,逐字逐句閱讀、分析、對比。

那時候的書,都是寫在竹簡或木簡上的,每本書都是一大捆,份量很重,查找需要來回搬運,沒讀幾本書,就汗流浹背。為了弄清這個真相,司馬遷不知疲倦,一連查了上百冊書,最後終於輕輕地吁了一口氣,說:「找到了!找到了!《尚書》裡所記載的,是正確的!」

(均據《淵鑒內涵》)

本文留言

作者辛棄名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