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慶端午 養生保健不可少(圖)
端午節是一個全民祛病防疫、避瘟驅毒、保健養生的大節日。
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黃曆五月五日「端午節」來臨,又稱重五、端陽節。此時天氣漸熱,時值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各種蚊、蟲、蒼蠅滋生,疾病開始盛行,故五月又被稱為「惡月」或「百毒月」。
端午習俗除了品嘗粽子美食之外,划龍舟、立蛋、午時水、掛艾蒲、佩香囊……各種民俗活動多彩多姿,同時也是一個全民祛病防疫、避瘟驅毒、保健養生的大節日,因此,端午節還蘊含著豐富的養生保健知識。
粽子是藥膳的一種
慢性病患吃粽子要注意一些禁忌。
「粽子」是中國人獨特的飲食文化,其主料糯米是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種子,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能益肺氣、止虛汗、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等。主治少食、腹瀉、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對盜汗、頻尿亦有很好的食療效果。
包粽子的粽葉也有很好的藥用功效,北方多用蘆葦葉,南方則多以荷葉、竹葉來包。蘆葦葉能清熱生津、除煩止渴;荷葉具清熱利濕、和胃寧神功用;竹葉清熱除煩、利尿排毒,對口腔炎、咽喉炎、牙齦腫痛、心火熾盛引起的口舌生瘡都有療效。
粽子的餡料種類繁多,南北不同。北方粽一般是甜味粽,加上紅棗、豆沙、棗泥等,南方則有鹹味粽,裡面加火腿、蛋黃、肉類等。其他餡料也可以隨意搭配,例如:花生、蓮子、芡實、榛子、薏米、板栗……都有很好的滋補保健效果。因此,粽子也可以說是藥膳的一種。
不過,粽子多用糯米做成,黏度高,不易消化,其熱量高,又含太多的鹽、糖、脂肪,缺乏纖維質,不宜多吃,如果一餐中吃了粽子,就要減少主食和其他熱量的攝取,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幫助腸胃道消化。睡前2小時不要再吃粽子,以及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例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痛、腹瀉。
慢性病患吃粽子也有禁忌,糖尿病患不宜多吃紅豆粽和甜粽子;膽囊炎、膽結石、胰腺炎病人,最好不要吃肉粽、蛋黃粽等太油膩或脂肪、蛋白質過高的粽子;胃病患者建議吃大米粽或五穀粽;老人、兒童、心血管疾病患者也不要吃太多粽子,吃的時候要細嚼慢嚥,避免消化不良。
端午節養生保健要點
1、運動通氣血
到戶外活動,劃划龍舟,可以促進全身氣血暢通。(以上皆為fotolia圖片)
端午節傳統習俗「划龍舟」其實也具備了夏季養生的功用,此因氣溫漸高,人的情緒容易煩悶不安,導致氣血運行不順、心悸胸悶等症狀。而情緒不佳又會影響臟腑的功能,甚至導致精神出問題。
到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呼吸清新的空氣,再加上划龍舟的運動,能促使全身氣血暢通,調理脾胃代謝,增加心肺功能,也化解憂鬱的情緒。
2、煮大蒜滅菌
大蒜藥食兩用,味辛甘,能抗菌、消毒、抗癌、預防感冒等,經常食用大蒜的好處很多。端午節有一個習俗是煮食新蒜頭,以達到疏通血脈、消毒滅菌的功效。
也有一些地區在端午節有「蒜水沐浴」的習俗,方法是在端午節前一夜把大蒜子外層的薄衣浸泡在井水中,加入少量雄黃,浸泡所得的水就在端午節當天洗臉、沐浴,有預防長痱子、祛斑除痘的作用。
3、飲雄黃酒易中毒
喝雄黃酒是自古以來的端午風俗之一,雄黃,藥性性溫、微辛、有大毒,歸肝、胃、大腸經。主要是外用於殺蟲、解毒,治療疥癬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南方地區的人用雄黃酒塗抹在小孩臉上、耳、鼻、額頭、手足心等處,希望孩子們免受毒蟲、蛇蠍的傷害。
此外,成人還飲用雄黃酒來避邪,但是雄黃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二硫化砷,加熱後會變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有劇毒、腐蝕性,雖然少量服用,可治驚癇、瘡毒,但由於毒性大,極少用於內服,一般內服多入丸、散劑。如果一定要喝雄黃酒,必須經醫生指示,以免造成人體損害,且遵古法泡製的雄黃酒才能飲用。
4、掛香囊預防傳染病
「端午至,五毒出」,端午時節疫病容易流行,尤其是抵抗力薄弱的小孩子容易被傳染,因此,自古流傳端午節在胸前掛香囊的習俗,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措施。
中藥店製作傳統香囊的配方不同,常用的有:冰片、蒼朮、川芎、菖蒲、山奈、甘松、靈香草、香白芷等,因為有些藥味比較刺激,所以隨身佩戴即可,不適合用鼻子使勁的嗅聞,有些成人是將香囊繫於腰間,也可以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
研究證明,蒼朮等中藥的揮發性成分能殺滅空氣中懸浮的病原微生物,香囊中藥物散發出來的芳香氣味能刺激鼻黏膜,提高鼻黏膜上的抗體含量,達到預防白喉、水痘、流行性感冒等傳染病的效果。
5、懸艾蒲驅蚊防病
端午時節,家家戶戶都把艾草和菖蒲插在門上,懸於堂中。艾草和菖蒲是端午節最常見的香草,艾草的奇特芳香能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消毒防病,中醫以艾入藥,有祛寒濕、理氣血、暖子宮的作用。菖蒲的葉片亦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以殺蟲滅菌、提神通竅、健骨消滯。
端午前後採的艾草,藥性最佳,因為新鮮的艾草有微毒,可以先把艾草掛在廚房裡晾乾,讓其香氣自然揮發後收藏起來,隔年再用。
此外,可以將端午節常用的中草藥──菖蒲、青蒿、香茅、柚葉等,一起用水煎煮後當茶飲用,或泡酒來喝,能收到很好的保健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