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工具餘額7萬億 剛夠填「窟窿」(圖)


中國央行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餘額規模已超7萬億元人民幣。(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看中國2017年5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金融系統去槓桿正在進行中,中國央行亦在利用貨幣政策工具試圖繼續緩解市場波動。據統計,其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餘額規模已超7萬億元人民幣。經過對比可以發現,中國央行為了避免市場流動性過於緊縮,政策工具餘額基本對應已經消失的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

在中國資本市場持續振蕩調整的情況下,中國央行正通過多個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平穩。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16日,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OMO、SLF、MLF、PSL)餘額規模已達7.07537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截至4月底,SLF(常備借貸便利)餘額規模102.72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餘額規模4.1083萬億元,PSL(抵押補充貸款)餘額規模2.2997萬億元。

同時,針對4月宏觀數據解讀,市場分化明顯,有機構分析數據增速放緩,意味政策拐點或逐步臨近。九州證券鄧海清分析認為,「經濟回落風險增加,監管協調2.0箭在弦上」。研報分析,4月工業增加值出現小幅下滑,反映出嚴監管可能影響了實體經濟,經濟對於金融監管「協調性」已經較為迫切。

另有數據顯示,截至5月16日,二季度以來,中國央行公開市場累計淨投放2,700億元。而一季度,央行公開市場累計淨回籠1.025萬億元,創單季淨回籠歷史新高。從數據來看,中國央行確保流動性穩定態度明確。

日前,中國央行發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其中,貨幣乘數為5.29,比上年末高0.27。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7萬億的基礎貨幣,乘以5.29的貨幣乘數,那就是超過37萬億的信用貨幣,再算上影子銀行的貨幣創造,市場上的流動性可以用「洪水滔天」來形容。並且這7萬億填補的是消耗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後,導致外匯佔款下降的「窟窿」。

中國貨幣超發始終是難解之題,因中共體制的特殊性眾所周知,例如,其主導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所帶來的高貨幣增長,即「貨幣超發」這個因素。雖然因為官方一直在否認這個事情,但無法否認的一個事實是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社會融資增速等都非常高。

中國大陸經濟學家許小年4月23日公開表示對經濟形勢的擔憂,他認為一季度經濟數據好轉的背後有三個原因支撐,第一,貨幣再次高速增長,「特別是狹義貨幣M1,數據表明M1增長率從2015年平均5%上漲到了2016年最高點25%」。第二,經過了2014年、2015年的調整,各行各業的庫存都處於低位,「比如鋼鐵的庫存、煤炭的庫存都處於低位」,因此企業要補庫存,這會帶來了需求。第三,中央推行的「去庫存、去產能、去槓桿」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實數據表明槓桿不僅沒有去,好像還增加了,去產能行政手段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代價也很高」。

許小年表示,不認為超發貨幣能解決供給側結構性問題,不僅不能解決,而且有可能會使得政策制定者產生自滿情緒。

另外貨幣超發也直接刺激著房地產市場。房地產的需求有兩種,一種是自住需求,一種是投資需求。事實上,中國大陸房價瘋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恰恰是貨幣供應量過多。在貨幣超發影響下,投資需求無限大的釋放在房地產市場。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也有相同的看法。去年10月,吳敬璉對媒體表示,「要從根源上考慮房價上漲與泡沫的問題,房價飆升、出現泡沫的基本原因在於槓桿率過高,也就是信貸膨脹、貨幣超發,一隻手拚命發貨幣,另外一隻手想按住房價,這是做不到的,一定要研究基本問題」。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