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衛戰慘烈的背後 血寫的歷史!(圖)
南京保衛戰地圖,顯示出日軍進軍南京的路線。(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937年的南京保衛戰,是一場為尊嚴、知其必敗而戰,是民族意志和氣節之戰。當時戰爭中壯烈犧牲的國民軍官兵,留下血寫的歷史見證。雖然當時因為武器設備都遠遠落後日本軍隊而導致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慘劇,但回顧過去的歷史卻發現內部的動亂卻也是導致其失敗的另外一個主要因素,以下為您揭開當時歷史的面紗。
蔣介石提「攘外必先安內」被扣上「不抗日」的帽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全國一片沸騰,愛國學生紛紛要求立即對日宣戰,輿論界則分為兩種不同意見。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似乎別有考慮,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基本國策。於是,「不抵抗主義」的帽子便扣到了國民政府的頭上。因當時侵略的一方日本是世界一流的軍事強國,而中國則是一沒有統一的政權、二沒有統一指揮的軍隊、三沒有統一的財政。至於軍隊裝備的懸殊對比及兩個國家工業基礎的極大差距,就更不在話下了。
1985年匹茲堡大學教授許倬雲曾評論那時候的形勢說:「北伐後成立的國民政府,宣傳統一了中國。實際上,國民政府號令所及不過是沿海的城市及其近郊的腹地,中原大戰及國共的武裝衝突都是對中央政權的直接挑戰。」
分析當時的形勢,雖然內亂之一是因為許多地區由閻錫山、馮玉祥、桂系等地方軍事領袖把持著,而導致國民政府無法有效控制各地軍閥的根據地;但實際影響內亂的主因則由於是中國共產黨的作亂,中國共產黨不僅於1927年8月在江西發動南昌起事,在1931年甚至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製造第二個中國。
因此,在1931年「一二八」抗戰發生後不久,蔣介石到達上海以後曾發表談話說:「現在,我們國家正是內憂外患相逼之時,一方面國內有狂暴的土匪,天天拚命的殺人放火;一方面國外有日本帝國主義,天天向我們猛烈地侵略。日寇敢來侵略我們的土地,甚至公然要來滅亡我們的國家,就是我們國內有土匪擾亂,不能統一。……我們由內亂而招來外侮,是必然的。反轉過來說:只要能夠正本清源,先將這心腹之患徹底消除,那麼外面的皮膚小病,一定不成問題。……各位都知道,無論我們有怎樣強大的武力,若是遭到腹背受敵,內外夾攻,前後方都告急,那麼沒有不失敗的。所以我們不先安內而要求攘外,在戰略上、理論上,都是居於必敗之地。」
但是瞭解國內外局勢,提「攘外必先安內」的蔣介石,卻被扣上了「不抗日」的帽子。
共產黨真的「抗日」嗎?
在「九一八」之後,國共產黨的江西「蘇維埃政權」成立,中共一開始成立起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政黨,只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按照第三國際的命令行事。而第三國際是直接受蘇共中央領導的,蘇共則是為了蘇聯的國家利益而發出指令的。
「九一八」事件剛剛發生,第三國際就作出決議為:「加緊的組織、領導、發展群眾的反帝國主義運動,大膽的警醒民眾的民族自覺,而引導他們到無情的革命鬥爭上來。抓住廣大群眾對於國民黨的失望與憤怒,而組織他們,引導他們走向消滅國民黨統治的鬥爭。」這是在命令中共要於國難當頭之時,利用中國民眾的抗日情緒,去引導他們推翻國民政府,變「抗日」為「革命」。
中共為什麼要在這時候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它無非是要利用日本人的侵略,來推翻中華民國政府;而不是於危亡時刻,在國民政府領導下去抵擋日本侵略者。
曾經任中共總參謀長的栗裕大將在他的回憶錄中記載,中共甚至在1934年派出由紅七軍團組成的「抗日先遣隊」,共六千多人,其任務竟然是威脅抗戰首都南京和經濟中心上海。但是那時候的「抗日先遣隊」怎麼能夠公開做這種破壞抗戰的舉動呢?中共中央就是在臨行時,竟然也沒有宣布作戰的目的,哪怕作為參謀長的他也不知道。在差不多四十年後,粟裕當面問總司令朱德,才知道這個「抗日先遣隊」的真正戰略目的,粟裕曾說道:「宣傳抗日和支持皖南,是當時賦予七軍團的任務。為了宣傳我黨抗日主張,中央公開發表了……印刷了……等大量宣傳品,總數達一百六十萬份以上,這在當時條件下是很不容易的。為了及時支持皖南群眾的鬥爭,中央限令七軍團進行三四天休整後,立即出動。後來我們才知道,當時派出這支部隊的更加直接的目的,是企圖以這一行動威脅國民黨統治的心腹地區。」
原來這「抗日先遣隊」的一切作為都只是為了推翻國民政府,與日本軍隊夾擊中國軍隊。
「共赴國難宣言」是個幌子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之後,國民政府宣布全國全面抗日。7月22日,中共於是發表了「共赴國難宣言」要旨為「1.願意為實現三民主義奮鬥、2.取消推翻國民黨的暴動政策、3.取消蘇維埃政府、4.改編『紅軍』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所管轄」,然而中共此「共赴國難宣言」其實只是一個幌子,一個為「統一戰線」計畫所下的一步棋。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要在推翻國民黨、奪取中國政權的一切行動上,披上一件「合法」、而且「感人」的外袍。雖然中共表面願意接受蔣介石的指揮,但是實際上卻仍然是遵循著毛澤東的指示來行動,積極地擴充自己的勢力。
共產黨自始至終都受俄共的指揮,擴充自己的勢力,犧牲自己的同胞。
慘烈無比的南京保衛戰
1937年11月淞滬戰役上海戰場,國軍以落後的武器裝備,全憑官兵高度的愛國熱忱和英勇無比的犧牲精神,浴血奮戰,給日本以料想不到的沉重打擊,粉碎了敵人速戰速決、三天占領上海、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隨後上海淪陷,淞滬戰役告一段落,敵人付出很大的代價,取得了局部勝利。11月12日敵人占領上海之後,分兵三路,對南京採取分進合擊之態勢,三路會合,將我南京守軍壓迫到下關江邊予以全殲,日軍本此要旨向南京推進。
國軍總共兵力十多萬,大多新兵,均不滿額,裝備短缺,未經訓練,以此殘缺的兵力,配置於南京廣闊的防線,抗擊優勢的日軍,眾寡懸殊,強弱異勢,盡人皆知。但保衛南京的官兵將身家性命置之度外,抱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誓與來犯之敵血戰到底。
南京保衛戰於11月18日交戰,歷時26個晝夜,於雨花台、紫金山等要點先後失守,日軍進入廣化門,中山及太平門與我守軍發生激烈巷戰,12月13日南京淪陷,隨後日軍展開了南京大屠殺,30萬軍民犧牲。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於洛川會議中提出:「一些同志認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後來才統一認識:讓日本多占地才愛國。否則變成愛蔣介石的國了。國內有國,蔣日我,三國誌;最糟糕的情況不過是日本人占領了全中國,到時候我也還可以藉助蘇聯的力量打回來!」(出自毛澤東秘書李銳《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回憶錄》)
這段說法可從一九六四年七月十日,日本社會黨委員長佐佐木更三在北京與毛澤東的一段對話得到印證——毛澤東:「我曾經跟日本朋友談過。他們說『很對不起,日本皇軍侵略了中國。』我說:『不!沒有你們皇軍侵略大半個中國,中國人民就不能團結起來對付蔣介石,中國共產黨就奪取不了政權。所以,日本皇軍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好教員,也可以說是大恩人,大救星。』」
佐佐木更三:「今天聽了毛主席非常寬宏大量的說話。過去,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給你們帶來了很大的損害,我們大家感到很抱歉。」
毛澤東:「沒有什麼抱歉。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利益,使中國人民奪取了政權。沒有你們的皇軍,我們不可能奪取政權。…」(出自《田中角榮傳》第533至534頁)
從南京保衛戰之前的歷史可看出,在外侮對我中國侵略之際,以推翻國民政府為宗旨的中共紅軍,卻於國難當頭之下,不斷襲擊國民政府軍隊,國民政府不得不兩面作戰,整天叫囂抗日的中國共產黨,除了在後方破壞政府抗戰措施以外,不曾做過任何一點踏踏實實的抗日備戰工作。即使宣布了「共赴國難宣言」亦只是個幌子,從不曾真正共同抗日抵禦侵略的外侮。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底下,那些在南京保衛戰為國犠牲的軍官們、被一批批送到蘆葦田裡集體槍殺未死者又被補上二刀刺刀的同胞們、受到日本兵強暴輪姦的南京女同胞們,若他們地下有知,聽了以上毛澤東與佐佐木更三的這段對話,不知他們該如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