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為什麼美國人覺得亞洲人無趣、害羞或無禮?(圖)

作者:Elsa Ho  2017-04-10 09:1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美國 亞洲 工作 閒聊 禮貌

【看中國2017年4月10日訊】在美國久住的人,一定多少曾經有過、或聽過朋友這樣的抱怨:「真的很難跟美國人深交」、「這不是語言問題,而是文化和興趣問題」

在公司吃午飯的時候,通常也是來自同國家的人,自成一群地去用餐。

的確,當兩者的成長背景與在意的事不同,甚至是在這個國家遇到的挑戰也不同(例如當地人通常不需要面臨簽證問題等),要熱切地聊起來並能保持聯絡,並沒有那麼容易。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為什麼多數美國人似乎對於多瞭解亞洲人(本文主要指中國人與臺灣人)或是打入我們的生活圈也常缺乏動機呢?

根據個人觀察與經驗,除了已有既定生活圈、沒有誘因等基本原因外,在他們不是那麼瞭解某個亞洲人的情況下,常因為一些小細節而覺得這個人害羞、無聊或者無禮,進而打消了他們與之接觸的念頭。但這些,其實是我們可以「入境隨俗」,嘗試改變的。

工作場合中,我們與同事互動的方式,常和美國人有幾個主要的不同:

1.在工作場合中只聊工作相關的事,少談無關緊要的私事

記得有一次在公司的happy hour中,我問了一個不是很熟的美國同事他最近工作如何,他回我:「你開玩笑吧?!你確定現在要聊工作?」

每天早上如果注意聽美國同事間的閒聊,會發現他們對於分享家庭、生活中的瑣事感到非常自在-小孩病了、家中屋頂壞了等都是常見的閒聊話題,在工作相關的社交場合也是如此。

然而,根據我個人觀察,包括我自己在內,許多亞洲人傾向認為在工作場合談論個人話題是「不專業」的。常會有:「如果我太常提到我女兒,老闆跟同事會不會認為我放不夠多心思在工作上?」等擔憂。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認為談論工作相關的細節與看法,有助於創造「勤奮」、「有想法」等的印象。但對許多美國人來說,「這個人很無趣,只知道工作」的印象卻因而慢慢形成。

2.不需要隨時都政治正確

美國,特別是我所處的西岸,相當重視發言時的「政治正確性」,尤其是在工作上,或跟不是那麼熟的人溝通時尤然。

所謂「政治正確」,指的是用字遣詞避免冒犯或歧視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如少數族裔、女性、不同性向、宗教信仰或殘疾人士等。

曾經亞洲工作過的人,一定多少有這個經驗:一群同事下班後去喝酒,酒酣耳熱之際開始講些無傷大雅的黃色話題,或相互揶揄。我們知道這不是惡意中傷,而是拉近關係、促進感情的催化劑。

例如我過去在亞洲工作,幾次在下班後的社交場合中,我的已婚亞洲老闆喝醉後,會對我及其他女同事說:「不要結婚!你們應該要嫁給我!我愛你們!」我和同事頂多一笑置之。我們知道他只是醉了,看到平常嚴肅的人變成這樣也挺有趣的。然而,我們也半開玩笑回他說,如果這發生在美國,不只不好笑,他一定被告。

有少數的「白目人」,真的會拿對弱勢群體的偏見來企圖搞笑,或將自己對政治、宗教的高論拿來對不熟的同事「宣導」,結果適得其反。大部分人當然都知道,在美國不能這樣隨意發言玩鬧。但要怎樣才能炒熱派對氣氛?要怎樣才能拉近關係?這是很多人還沒習慣或不知道的。

因此不少亞洲人因為怕冒犯別人而讓自己盡量拘謹,於是在熱鬧的場合中總是顯得較為「安靜」、「害羞」,這也同樣加深了刻板印象。

記得某次跟同事下班後聚餐,美國同事們很熱切地聊著種族多元與平等相關的話題。通常這時候亞洲同事都會特別安靜,因為作為多少被種族歧視過的外國人,很難在這種情況下以不會讓自己難堪的方式發言。

我觀察到我的中國同事開始低頭玩手機,時間久到顯得有點沒禮貌。最後,她像是終於想到其他話題般地抬起頭,開始稱讚旁邊美國同事的睫毛很漂亮。恰巧那位美國同事最近開始植睫毛,因此很開心地分享了她的體驗,話題也因此而順暢地轉向。

事實上,與工作上不那麼熟的同事下班聯絡感情,從尋找對方值得稱讚的細節開啟話題,通常都有不錯的效果。同時如果要開玩笑,謹記「自嘲」而非「嘲笑他人」才是幽默的展現,融入同事間的話題與歡樂氣氛,其實並沒有那麼難。

3.盡量有效率,不要耽誤別人時間

如果你在美國的咖啡店觀察,會發現美國人在點單時,通常會跟收銀員閒聊一兩句,而亞洲人通常點了後就快速低頭走到一旁去等咖啡。

對我們來說,這不是不友善或無禮,只是我們希望不要耽誤對方後面在排隊的人太多時間。這種「不要耽誤別人時間」的體貼心態衍生出的行為,在美國人看來卻可能是有些沒禮貌的。

以工作場合為例,當我們向同事要個資料,為了有效率以及不花對方太多時間,經常會走到他的座位便說:「嘿!可不可以給我這個資料。」而不是像美國人先問「你好嗎?」(通常也不是真的在問對方好不好)並閒聊幾句後,才切入正題。

有次我和一個專案經理一起去向設計師問個東西,當時因為很忙,忘了先寒暄一番,就直接向設計師說聲嗨便問了。我的專案經理立刻大喊:「嘿,等等!能不能不要這麼直接切入正題」。

「但我就是要來問他這個的啊!」我說。他說:「我知道,但能不能就先花個五秒鐘暖場一下......」當下我想他一定覺得我超沒禮貌。

不同文化與成長背景帶來不同的行為,進而型塑外人對某個群體的印象,然後漸漸地轉變為刻板印象。這讓在異國的工作者,多少都面臨一定程度的困難。

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只和習慣相近的群體交流往來,只是在美國這種重視溝通的國家,至少就我的經驗所及,放眼望去能向上爬的,通常不一定是能力最好、最努力的人,但一定是具有個人魅力、能言善道擅於溝通的人。

在海外奮鬥沒有主場優勢的我們,若能稍微轉換一下既定的習慣與行為,多觀察他人是如何互動,對於與當地人建立更好的關係,勢必有所幫助。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換日線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