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古文欣賞:「治己」與「治人」

《群書治要》卷四十六《中論》中有這樣的論述:

民心莫不有治道,至於用之則異矣。或用乎人,或用乎己。用乎己者,謂之務本;用乎人者,謂之追末。君子之治之也,先務其本,故德建而怨寡;小人之治之也,先追其末,故功廢而仇多。

這段話的大意是:

每個人心裏都有治理的措施,至於怎樣使用,就各不相同了。有人用於修治他人,有人用於修治自己。用於治己,叫做務本;用於治人,叫做逐末。君子處理事情,首先是先致力於根本,就是治己,所以能夠建立德行、功業而很少與人結怨;小人處理事情是先追求末節,就是治人,所以不能建立功業且又遭致很多怨仇。

「務本」還是「逐末」?說白了就是「治己」還是「治人」?理論上,人們會選擇「治己」,但實踐中有意無意的就會「治人」。想想自己哪裡做得不對似乎很難,但要揪出別人的缺點錯誤卻往往能一語中的。以上《中論》中的論述告誡後人,「用乎己者,謂之務本」,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改正缺點、糾正錯誤,才能提高自身的修養,也為自己積累福德。

《列子》中記載著這樣一段經典的對話,楚莊王問詹何說:「請問該如何治理國家?」詹何回答說:「我只明白修身的道理,不明白治國的道理。」楚王說:「寡人得以供奉宗廟、掌管國家,希望學到保住它的方法。」詹何回答說:「我不曾聽說君主自身修養很好而國家卻混亂的,也不曾聽說君主自身修養不好而國家卻大治的,所以治國的根本在於君主自身的修養,至於別的細枝末節我就不敢跟您講了。」楚王說:「你講得很好。」

楚莊王與詹何的對話再次強調了「治己」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君子之治之也,先務其本,故德建而怨寡」,一語道出了修身的重要性,就是要不斷的反省檢查自己的德行,如有不當之處,就要不斷修正自己,在修養品德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以至於最終達到聖人的境界,這樣福澤才會綿延深遠。

文獻參考及出處

魏徵等編,《群書治要》,唐

《列子》,先秦

本文留言

作者秦山整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