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會議和央行多次提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3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近年來中國經濟處於下行通道,中共政治局會議和央行多次提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在博鰲亞洲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上,經濟學家關於金融風險做出討論。原中國央行副行長吳曉靈認為,想消滅風險有一個最好的辦法。
中國金融系統的風險在交叉感染
金融風險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現跨境傳染的複雜性,交叉傳染的特徵明顯增加,尤其中國多年積累的風險正在不斷顯現。中國經濟處於下行通道,從去年以來,無論是中共政治局會議還是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都聲稱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最近的一次官方表態是在3月24日,中國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發表了關於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中央銀行研究的演講。陳雨露表示,中國央行今後還要借鑒國際經驗,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3月23日至26日,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在海南博鰲召開,今年論壇主題是「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在「大金融、大監管」分論壇上,多名經濟學家出席併發言。
原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在會上表示,如果把防風險變成第一任務,顯然對經濟發展是有害的,對金融機構本身也是有害的,因為經濟不好,金融機構肯定好不了。李若谷認為,現在防控風險已經有點本末倒置,監管、風險防範都不要過度。
李若谷稱,金融危機以後,全世界非常注重金融的監管、風險的控制。但建立一個金融機構、銀行、基金、保險或證券、投資銀行的目的是什麼?目的如果是為了促進經濟的增長,那麼現在防控風險已經變成首要任務,也就是說現在有點本末倒置了。
港交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演講時指出,在強化監管的旗幟下,各種各樣的監管措施陸續實施,全加到金融機構的肩膀上,反而會加劇場外、影子銀行等的發展。只是一味地給市場金融機構加各種各樣的約束規則,畢竟每一個措施的實施都是有成本的,這會加大金融機構經營的負擔。
想消滅風險就要允許金融機構破產
中國金融系統的風險更多的來自於場外的金融交易,有很多衍生品的交易的窗口非常大,這些都是引起金融危機非常重要的原因。
原中國央行副行長、港交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吳曉靈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吳曉靈在會上表示,要想消滅風險,最好的辦法就讓風險暴露,允許金融機構破產。
吳曉靈直言,現在防的不是個別機構的風險,是系統性金融風險,不能夠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串都倒掉。
吳曉靈稱,從2008年以來所有的金融當局都在力圖挽救金融機構,不讓它破產。最後是個什麼結果呢?就是說當金融機構擴張的時候,創造了那麼多的多餘的流動性,但是由於沒有機構破產,那麼多餘的流動性永遠不會被消除掉,所以個別金融機構的破產既是對市場風險的一種提示,也是消除市場上壞的東西。
中國的金融機構破產或令恐慌情緒蔓延
從世界範圍來看,讓那些沒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破產是實現市場出清的最好選擇。一個可供佐證的事實是,在上世紀美國實行利率自由化的七十、八十年代,每年都有銀行破產,但是大量銀行破產並未導致經濟不穩定,相反大量的銀行破產卻讓市場獲得了更為廉價的資金。
金融機構破產如果處理不慎會引發系統性風險,危及國民經濟正常運轉。而在中國,金融機構破產或開啟恐慌之門,會進一步加大社會不穩定因素。
民調顯示,中國已落入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中國國內投資者對於中共政府發布的一些消息和政策反向理解,投資者們認為現在中國金融系統已經危機四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