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的時代:「耍賴」方法的持續創新!(圖)

【看中國2017年2月9日訊】近日一則新聞《都得交!外媒:蒙古國民正捐錢、黃金乃至馬匹助國家還債》: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3日援引路透社報導,蒙古開始籌措償還外債的資金。國民正在捐獻自己的存款、黃金、首飾乃至馬匹。

報導稱:在即將到來的三月份,蒙古銀行需要償付價值5.8億美元的債券。政府正就財政援助問題和中國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談判。然而,投資者們都擔心,在限期內國家籌集不到這筆錢。

1月30日,蒙古著名經濟學家奧索加拉夫·布烏克呼烏呼籲國民和商業組織幫助國家,自己也第一個捐款:1億圖格里克(大約4萬美元)、10匹馬和1個金戒指。

蒙古大呼拉爾(國會)的官員們緊隨其後。一位議員把自己三個月的工資都上交給了國庫。

據蒙古英文日報《UB POST》報導,按照償付外債的計畫,每個國家公民都必須參加捐款。捐款數額取決於年齡,8歲的孩子應該捐1000圖格里克(約0.4美元),30歲以下人士應捐2.2萬圖格里克(約9美元),而這位經濟學家建議50歲的人士捐款20萬圖格里克(約81美元)。

最近兩年來,新興國家債務違約的方式五花八門。最出名的當然是委內瑞拉、埃及、安哥拉等國家,他們使用的方式是貨幣加速貶值的方式來違約。當貨幣加速貶值的時候,居民手中的貨幣就快速失去購買力,而貨幣快速貶值的過程中必定伴隨央行更加快速地印鈔(這是貨幣加速貶值的原動力),這些加速印刷的鈔票就進入了財政的口袋,結果將居民的購買力成功地轉移到財政,然後財政用於償還內債或外債。央行實際是採用對本國居民貨幣信用加速違約的方式緩解一系列債務問題。可這樣做,往往會帶來一國經濟局勢的惡化,進入惡性循環。因為央行加速印刷鈔票還債,流通的基礎貨幣數量就會飛速增長,通脹暴漲,政府必須增加財政支出,形成新的債務(財政缺口),結果陷入惡性循環。最近四年的委內瑞拉和上世紀後期的南美各國都採用的是這種違約方式。這是不歸路。

另一種違約方式是直接賴掉國際、國內債務。阿根廷在2002年採取的就是這種做法,在未與國際債權人協商的情形下,直接耍賴。對國內債務也不客氣,對於居民和企業手中的外匯直接強制結匯(當時的阿根廷用了一個很好聽、很有民族正義感的名字——去美元化),當居民和企業被動持有本幣的時候,隨著本幣快速貶值,原來屬於居民和企業的購買力大部分被賴掉了。隨著本幣匯率的暴跌,通脹暴漲,阿根廷的經濟體系和貨幣體系岌岌可危。但阿根廷的命運比較好,2002年以後大宗商品需求和價格不斷上漲,阿根廷沒有跌入更深的深淵。

上述兩種方式,都非常可能讓一個國家的財政體系和貨幣體系崩盤(貨幣進入博物館),這是各國「先賢」摸索出的經驗,巴西、阿根廷、辛巴威和現在的委內瑞拉都是「活」教材。而大家在違約的方式上也不斷創新:印度阿三哥首先發明新的違約方式,藉助打擊黑錢的名義,直接毀掉一些大額紙幣的購買力。此時,一些人的收入無法合法化,當部分大額紙幣被一些富人丟到河裡或人跡罕至的森林時,印度央行就自然無需兌現這些紙幣的購買力。蒙古國在「創新」的道路上繼續前進,號召居民為國家還債(不管怎麼看,都有很大的強制性因素),也就有了上述的報導。在這種情形下,一個人勞動得到了以圖格里克表示的報酬,後來國家一看,債務問題無法解決,這些圖格里克的購買力無法兌現,結果直接告訴你,必須將手中的圖格里克拿回來,相當於您的勞動性質成為義工。

過去三十多年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絕大多數新興國家都在加印鈔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看看各國的通貨膨脹率和M2增長率也就一清二楚,每一張加印的鈔票,就是一張債務欠條,央行需要兌現它的購買力,對於央行來說就是債務。這決定未來無論內債還是外債,違約的方式需要不斷創新。

這會在人類歷史上形成一個「滑稽的時代」。因為貨幣代表的是信用,是契約,信用本身就是時間的概念,不能改變,因此成為人們商品交易過程中的媒介。而很多政府發行的信用紙幣可以隨意違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貨幣(僅僅是銀行券),自然就形成這個好笑的時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如松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