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2017中國對美投資步伐不再虎嘯生風(圖)


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學家史劍道早些時候接受美國之音採訪(圖片來源:美國之音)

【看中國2017年1月17日訊】美國智庫一份有關中國全球投資動向的最新報告說,中國2016年的對外投資總額創歷史新高,其中美國是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但是這份報告認為,美國無需對此過度反應,因為這種增長勢頭不會在2017年繼續延續。這份報告的作者還說,美國擔憂的應當是在美投資的中國企業的行為是否合法,而不是他們的投資規模或者企業是否名義上是國有控股。

華盛頓兩大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和傳統基金會星期四(1月12日)共同發布中國海外投資情況最新報告。報告說,2016年,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投資增長將近50%,達到大約1750億美元,刷新歷史記錄。報告指出,在這股對外投資浪潮中,美國繼續位居榜首,成為最受中國企業青睞的海外投資目的地,投資規模超過500億美元。

不過報告認為,這種令人生畏的增長在2017年不會持續。

中國今年對外投資步伐減緩

報告作者、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星期五對美國之音說,如果中國化工集團兼併瑞士農業化工和種子公司先正達的高達430億美元的收購案能夠最終達成,或許能繼續推高中國2017年的對外投資總額。但是他說,中國總體的對外投資將呈現走弱趨勢。

他說:「我認為,接下來的狀況是,會有更少的企業參與對外投資,他們對美國的投資會減少,對酒店旅遊行業的投資會減少。」

他表示,2016年中國對外投資激增的一個主要驅動因素是對人民幣貶值的擔憂,企業和個人都希望持有其他貨幣資產,尤其是美元資產,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在美投資的規模非常大。

中國政府近年來一直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但是隨著人民幣持續貶值、資本外流壓力的增大,當局出臺新措施限制外匯出境。根據去年11月新出臺的新規,企業500萬美元以上的海外支付必須上報監管部門批准。當局表示,一些投資只是虛假投資,其真正的目的是轉移資金。

對外投資減少對中國並非壞事

史劍道說,這些措施將會抑制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步伐。但他認為,這對資本大量外流的中國來說並非壞事。

他說:「資本外流的部分原因是情緒。如果有大量資金流出,看起來似乎是中國對外投資的成功,但是這也讓一些持有中國資產的人感到緊張:人人都撤了,也許我也應當撤。」

近年來,中國對外投資涉足的領域不僅有石油和房地產,還包括半導體在內的科技領域。星期四的這份報告說,中國2016年的科技並購也快速增長,刷新記錄。這類並購引發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警覺,他們擔心本國在這個領域的競爭力受到威脅。

幾天前,歐巴馬政府呼籲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政策加強審查,認為來自中國的投資威脅美國國家安全。上個月,美國總統歐巴馬發布行政命令,宣布叫停中國一個投資基金收購德國半導體企業愛思強(Aixtron)。

上個月,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的兩位官員曾撰文呼籲政府禁止中國國有企業兼併美國企業。他們說,中國對收購美國敏感技術企業特別有興趣,單是在半導體行業就進行了20多次收購嘗試。他們認為,中國如果通過收購掌握美國企業的技術,一方面可以削弱美國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能夠提高中國軍隊的實力。

關注國企不如依法審視

史劍道認為,只是針對國有企業的建議並不合理。他指出,中國過去一年來在美投資的主體主要是私有企業,而非國有企業。他認為,更為合理的是實施產業限制。他說,美國看待中國在美投資時還要考慮「對等」問題。

他說:「如果美國想要關閉科技產業,應當直說。中國有很多產業都不對美國企業開放,因為這些產業都被國企控制,而這些企業從來都不會倒閉。所以對美國來說,更合理的做法是,這些產業也不對中國投資開放,如果是限制國企,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來自中國的主要投資都是私有的。」

在他看來,企業的所有權標籤並不能作為評估一項投資的標準。他舉例說,在資金來源等企業透明度問題上,私有企業未必比國有企業做得更好。

史劍道說,對於來自中國的投資,企業是否遵循美國法律是美國應當關注的重點。

他說:「企業的行為不易察覺、難以評估。不要對2016年中國的對外投資增長過度反應。……如果要擔憂,需要擔憂企業行為,而非增長。」

史劍道認為,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增加是一件好事,在不涉及美國國家安全和違法美國法律的層面上,美國應該對中國任何企業的投資表示歡迎,因為美國人將從中受益。但是他也指出,如果中國的企業違法,則應受到懲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