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個人購匯將引發民眾的恐慌。(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1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在2016年最後一天,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的兩次現身發表講話頗有深意。講話中周小川極其重視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可見保外儲的意願大於保匯率。近期從中國央行新措施和官方學者的發聲可以看出,管制個人購匯將引發民眾的恐慌。
關於外匯儲備周小川2016年末重磅發聲
在2016年最後一天,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的兩次現身發表講話頗有深意。一次是發表新年致辭,另一次是考察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外管局)。而在這之前的兩個月內,卻鮮見周小川的公開活動。
在新年致辭中周小川表示,2017年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調節好貨幣閘門,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推進關鍵性改革,重點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金融服務;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在央行眾多分支機構中,周小川選擇考察外管局,顯然是對其重視。在外管局周小川表示,2017年要圍繞外匯儲備維護國際收支的基本職能,做好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工作。
在人民幣持續貶值的情況下,中國央行公布的2016年11月底外匯儲備餘額環比減少691億美元至30,516億,是2011年3月時隔5年零8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本月初央行將公布12月底的外匯儲備餘額,如果確實出現跌破3萬億美元的情況,將進一步給外界留下中國經濟前景不透明的印象。
再從周小川發言「做好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周小川極其重視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
而在這次考察中,剛上任央行副行長的殷勇也陪同,他同時還是中央外匯業務中心主任。他是央行行長周小川的「同門師弟」,被業內稱為「外匯儲備操盤手」,外界對其上任央行副行長有諸多猜測,其中之一就是其管理外匯儲備的才能。
保匯率還是保外儲?
周小川的此次考察對外匯儲備的表態再次引起外界猜測,保外儲還是保匯率。而在此之前,還一度有保房價還是保匯率的爭論。中國央行曾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開闢專欄表示,這兩種觀點都凸顯各自領域的風險,而且也都不是好的做法。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前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余永定關於「面對人民幣匯率貶值,最關鍵的問題是保外匯儲備,而不是保匯率」的觀點引起市場諸多關注。
余永定表示,匯率不會引起太大的問題,如果死守住匯率的話,外匯儲備越來越少,當外匯儲備跌破門檻的時候,貶值壓力更大了。
有專家認為,如果投資者預期匯率會下跌,就會把本幣換成外幣。這將直接帶來外匯儲備的下降;外匯儲備的下降作為一個信號,又會反饋給投資者,強化匯率下跌的預期,促使他們加快資金外流,而資金外流又會進一步加快本幣貶值。如果外匯儲備迅速下降,會造成金融危機。
保外儲及限制個人購匯將引發民眾恐慌
而在2016年12月30日,中國央行發布的《關於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將大額現金交易的人民幣報告標準由「20萬元」調整為「5萬元」,以人民幣計價的大額跨境交易報告標準為「人民幣20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標誌著中國資本管制的寒冬已經來臨,資本相對自由流動的時代已經結束。因為該管理辦法實際上降低了外幣取現的額度,提高了取現的門檻。除了換現鈔受限之外,匯款到境外也受限,客觀上增加了匯款成本和難度。
據官媒報導,官方學者稱,「央行人民幣負債存量達到了21萬億美元,但外儲僅3萬億美元,所以必須嚴格精準管控跨境資金流動。對於不合理的,純粹是預期人民幣會貶值而把人民幣換成美元的投資需求,應該堅決遏制住。」
這被各界解讀為將遏制百姓個人購匯的信號。
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認為,個人5萬美元購匯總量對外匯市場衝擊力有限,並沒有限制的必要,一旦縮減反而會引發市場貶值預期的惡化。
謝亞軒強調,要想降低資本流動的短期大規模衝擊,更應從約束機構行為入手,而非限制個人購匯,如果誤判而限制個人購匯,可能不僅沒有真正管住資本外流的主力,反而惡化整個社會的匯率預期,引發恐慌。
據謝亞軒估算,2015年以來,個人購匯總額在600-1200億美元之間,其中有四分之一可能在2017年1月集中購匯,金額在150-300億美元之間。雖然規模不小,但考慮到時年度購匯額度的一次性釋放,規模並不算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