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二十四史》名句: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圖)

 2016-12-19 01: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頤和園長廊彩繪:三國演義故事,劉備騎馬拜訪水鏡。(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接續〈《二十四史》數則名句:有志者事竟成〉一文。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從《史記》到《明史》,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包含了4000多年的歷史,用本紀、列傳、表、志等統一的體裁編寫。有關德行教化、治國安民、修齊治平、選賢任能、為人處世之道等各方面,都有所涉獵。

《二十四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其中有許多名句警言宣揚傳統文化的道德理念,警示人們要順從天理,擇善而從,以下摘錄數則:

1、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裡小人耶!(《晉書》)

譯文:我怎能為了五斗米的俸祿,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呢!表現出為人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不事權貴的高風亮節。

2、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食嗟來之食。(《後漢書》)

譯文:志士再渴也不飲盜泉的水,廉者再餓也不吃嗟來之食。

3、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多,而憂智之不博。(《後漢書》)

譯文:不要擔心職位不夠高,而應該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不要以俸祿不夠多而感到恥辱,而應該想想自己的學識夠不夠淵博。認為不要在官位俸祿上患得患失,而應去追求道德和學識的進步。

4、欲治身,先治心;欲責人,先責己。(《元史》)

譯文:要修身,應先從心靈做起;要想要求別人,首先要求自己。

5、仁義豈有常,蹈之則君子,背之則小人。(《三國志》)

譯文:仁義哪裏是專屬於特定人們的,奉行它,就是君子;違背它,就是小人。

6、養心莫善於寡欲。(《明史》)

譯文:修養內心的好辦法是減少慾望。

7、欲不可縱,漸不可長。(《明史》)

譯文:慾望不能放縱,小錯不可令其滋長為大錯。

8、丈夫有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

譯文:大丈夫要有遠大志向,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年紀雖老而志氣更加旺盛。比喻人須立志,不怕困難,逆流而上。

9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志》)

譯文:比喻有志向的人即使年老,仍有雄心壯志;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並不衰減。

10、迷而知返,得道不遠。(《魏書》)

譯文:迷途知返,能夠醒悟過來往正道上走,離得道的日子就不遠了。

11、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漢書》)

譯文:指有過錯卻不加以改正,這才是真正的過錯,意指勸導人改過。

12、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梁書》)

譯文:留給後代滿筐的黃金,不如留下一部經書。

13、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南史》)

譯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質留給子孫,不是很好嗎?

14、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新唐書》)

譯文:以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帽;以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興衰更替;以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失。

15、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濬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新唐書》)

譯文:希望樹木長得茂盛,必定要使樹根牢固;要想使河流流得長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要想使國家長治久安,一定要多積累道德、仁義。

責任編輯: 清淨有道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